今年以來,地産商大舉進入一、二線城市爭地的現象越演越烈,各大城市“地王”頻現。專家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在經濟增速下滑、地産供應量相對較大的背景下風險加大,而一、二線城市的資源稀缺等優勢開始顯現,房價漲勢分化趨勢或將持續。
標桿房企八成資金投向一、二線城市
今年上半年,特別是進入五六月份後,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各大房企業“不差錢”拿出重金競購土地,使得土地市場重現火爆場面。
廣州,6月份房地産“黑馬”佳兆業攜裕瑞房地産以45.57億元拿下黃埔區南玻宅地,成為廣州當時的總價“地王”;上海,連一直對“地王”稱號敬而遠之的萬科7月份也出資48.7億元搶得張江高科技園區商住地塊,溢價率88.6%,刷新了上海年內總價“地王”紀錄;深圳,“前海第一拍”7月26日在深圳土地交易中心舉行,最終深圳本地房企卓越置業分別以51.99億元和71.8億元將其收入囊中,溢價率分別為52.7%和32.5%。
據世聯地産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萬科地産、保利地産、恒大地産、中海地産等16家品牌房企在土地上的開支高達1978億元,同比去年597億元的數據,增幅達到230%,其中一、二線城市佔79%,接近八成。
被稱為“拿地狂人”佳兆業集團,今年獲取的土地幾乎都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青島、武漢、成都等一、二線和區域核心城市。此前一向以二、三線城市,特別是三線城市為經營重點的恒大地産,7月初以35.6億元購得北京昌平區沙河鎮一塊居住用地,被業界視為品牌房企實施戰略轉移,重新回歸一、二線城市的“加強信號”。
國土資源部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5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4.5萬億元,同比增長32.0%,企業購地積極性上升,並向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回歸,一線城市住房用地供應增幅大幅高於全國水準。
一、二城市成房企“安全港”
地産商加大一、二線城市佈局的趨勢,已引起各界關注。專家分析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一、二線城市的資源聚集、土地稀缺、經濟增長穩定等優勢開始顯現,而前兩年房地産企業重點佈局的三、四線城市,由於庫存加大、房價過快上漲缺乏支撐等原因,風險開始增大。
“2009年之後,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有了爆髮式的增長,特別是大城市限購等調控加碼後,不少地産商開始重點佈局三、四線城市,目前這些城市地産市場存量較大;而一、二線城市在不斷去庫存。”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説。
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監測,2012年一線城市樓市的平均供求比為1.01,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平均供求比降為0.8,出現供不應求情況,市場存量下降、房價上升。
合富輝煌(中國)山東分公司市場研究總監許傳明説,從山東來看,濟南、青島等二線城市相比地級市及縣城來説,今年以來的銷售情況和市場活力確實要好得多,“三、四線城市風險相對較高,特別是沒有良好産業支撐的地區。”
中國房産資訊集團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發佈《2013年中國城市房地産發展風險排行榜》顯示,風險最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成為我國房地産風險排名“最安全”的前三個城市。
市場分化短期內難以改變
不少業內專家認為,房地産市場的這種分化還會持續,一、二線城市房價“領漲”的趨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今後還需加強“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近期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明顯加快。6月份,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分別達16.7%、14.4%、16.5%和16.0%,南京、福州、廈門、鄭州等二線城市漲幅也都超過10%,一線城市和重點區域的二線城市“領漲”全國。
張大偉説,在2011年之前,大中小城市房價漲跌基本一致,但此後房價走勢開始出現分化。“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一些中小城市的就業吸納能力受到明顯影響,而相對來説大城市機會更大,這種集聚效應暫時還難以改變。”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也認為,在一線、二線高等級的城市,資源稀缺性依然存在,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部分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縣城再按照當前的模式發展房地産,恐怕在擴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導致崩盤。
一些專家認為,政府宜引導一些優質資源向中小城市相對均勻分佈,合理引導人口流動,遏制大城市房價上漲趨勢。如,通過改變交通狀況,在相對遠的地方增加中低收入者購房的供給,同時在大城市通過增加保障性租房市場供給,緩解中低收入者住房壓力。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