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7年的兔頭生意,終於獲得銀行貸款。”26日,成都一小微企業通過納稅記錄成功獲得銀行70萬元的授信額度,並成為成都“銀稅通”上市後的第一個受益納稅人。
據了解,國內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著起步時間短、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財務管理不規範、缺少抵押物等“先天不足”的情形,加之國內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和金融體制不夠健全等原因,讓很多小微企業因資金鏈緊張而無法擴大生産和加快週轉。“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核心問題是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尋找合適和科學的企業信用作為授信依據成為銀行展開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成都銀行一位工作人員説,董世良拿到的70萬元貸款就是…銀稅兩部門牽手合作的成果。
成都地稅與金融部門聯手推出“銀稅通”,該金融産品是以納稅人納稅記錄作為授信依據,以評分卡模式審批的小額信用貸款。“我們通過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用平臺,為中小企業融資難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成都市地稅局相關負責説,納稅人無需提供任何抵押和審批,根據往年納稅記錄就可獲得最高200萬元的主動授信額度(授信額度與納稅金額根據不同稅種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
“向銀行貸款?開始也不是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我們的店面都是租賃的,沒有任何抵押物,連門檻都進不去。無奈之下只有通過民間借貸來獲取企業週轉、擴張資金,但代價也很高。”成功獲得銀行70萬元授信額度的董世良説,剛拿到貸款時,感覺天上掉餡餅。
“我們從其他渠道也接觸過一些鼓勵青年創業的融資項目,雖然利息很低,但基本上授信額度太小,對我們難以産生實際的幫助。”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熊曉亮説,“銀稅通”的授信額度是以納稅金額作為參考並進行放大,按照公司前兩年的納稅情況和對應稅種的計算方法,公司應該可以貸到一筆可觀的錢。“若能拿到貸款,正好可以用於一新項目的研發。”熊曉亮表示,自己也正準備遞交申請。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