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鄂博礦周邊有幾戶牧民還沒遷走,防盜圍欄目前還沒有實現封閉,有個兩三公里的缺口,結果這個缺 口 成 了 不 法 分 子 盜 礦 的 ‘ 黑 口子’。由於礦區太大,巡邏人手不夠,不法分子往往選擇晚上進礦區偷礦。”聊起“黑稀土”産業鏈,一位稀土企業負責人給《經濟參考報》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
這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還只是稀土黑色産業鏈條的冰山一角。在白雲鄂博礦區附近,大大小小分佈著幾十家小鐵礦選礦場,實際有些是以選鐵打掩護,從事的也是非法選稀土礦。
此外,記者在包頭市採訪了解到,包鋼集團尾礦壩內的稀土含量比白雲鄂博的礦石高,而且尾礦壩又沒有防護措施,自然受到不法分子“青睞”。更令人驚異的是,由於包頭市放射性廢物庫中的一些礦渣也含有稀土,竟然也被不法分子盯上。
稀土協會秘書長馬榮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對“黑稀土”屢禁不止的情況,國家很重視,近期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從8月15日起開展新一輪為期3個月的專項活動。但是從以往的情況看,往往是打擊生産銷售“黑稀土”的專項活動一過,不法分子就又開始猖獗起來,一些稀土非法開採、冶煉分離廠也在“風頭”過後死灰複燃。個別地方政府也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思維,打擊不積極,還違反國家稀土産業政策越權審批稀土冶煉分離項目,甚至縱容非法生産加工稀土的行為。
“全國非法産能已經接近合法企業的總和。”馬榮璋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説。記者了解到,2012年,南方中重稀土礦産品的指令性計劃總計1.34萬噸。但是據稀土行業協會統計分析,南方礦2012年至少生産了3.7萬噸,由此可推出南方冶煉分離企業獲得的離子礦有70%來源不明。
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長陳燕海在此間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包頭·稀土産業論壇”上坦言,違法違規開採生産稀土的現象仍然嚴重,2012年估計全國的稀土礦非法産量有4萬多噸,違規冶煉分離稀土産品有5萬多噸。
令人擔憂的是,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還有部分廢料綜合回收企業,以綜合回收利用之名,借其高度重合的工藝流程,實際上就是在做原礦冶煉分離。這樣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的企業使原本混亂的市場“雪上加霜”,一些正規企業更加舉步維艱。
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等機構統計,全國現有56家稀土永磁、發光等産品生産廢料綜合回收企業,年處理廢料能力達10萬噸左右。“合法稀土的年産量每年只有10來萬噸,可供加工的廢料很有限,哪能滿足他們的加工需求,他們在加工什麼?不言自明。”南方一位省級稀土行業協會負責人説。
“稀土非法開採、違規生産加工、産品走私是制約我國稀土産業正常發展的一顆毒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忠對記者説,2012年以來,稀土價格持續低迷,與“黑稀土”充斥市場有很大關係。
巨大利益無疑是造成“黑稀土”猖獗的主要原因。江西省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崔源發在會議間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目前稀土礦價是16萬至17萬元/噸,加上産品加工費4萬至5萬元/噸,相對於産品綜合銷售價格17萬至18萬元/噸,對於正規企業而言已經是成本倒挂,生産經營是難以為繼的。但是對非法企業而言,採購非法礦産品(無稅票、無採礦證)約10萬元/噸,加上無需環保成本(可省去每噸1.5萬至2萬元),以17萬元/噸的銷售價格計算,即可有相當可觀的利潤。
馬榮璋也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就拿白雲鄂博周圍這些選礦廠來説,它們以選鐵礦的名義來選稀土,比包鋼稀土這樣的正規企業每噸精礦少交1.4萬元的資源稅。即使不計算其環保成本及各種稅費,僅資源稅一項就佔銷售收入的50%。另外,離子型稀土礦的資源稅在各地計稅方法不一,例如贛州3 .6萬元/噸,廣東2.5萬元/噸,福建0.6萬元/噸。以贛州為例,資源稅加各種稅費,佔每噸礦銷售價格的50%以上。私挖盜採不需要繳納任何稅費,即可獲取這50%的差額,獲利空間巨大。
馬榮璋等人認為,應該儘快出臺稀有金屬管理條例,明確責任主體,建立打擊“黑稀土”産業鏈的長效機制,規範稀土生産經營行為。
同時,儘快對稀土廢料綜合回收項目進行清理整頓,疏堵結合,並開展區域規劃,建立區域回收中心,規範稀土廢料處理企業生産經營行為。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