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我國南方12省土地沙化 湖北7萬農民旱季無水喝

2013-03-18 10:4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老河口當地農民在沙地種植山藥。本報記者 潘少軍攝

  江面寬度縮小大半,大面積河床沙地裸露,數萬村民旱季喝不上水——記者近日在湖北省老河口市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採訪發現,這一距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下遊僅約15公里、分布在漢江東岸的地區,正受到幹旱缺水、土地沙化等多重困擾。

  不僅老河口,據監測,南方濕潤沙化土地分布廣泛,涉及12個省區市的260個縣市區。治沙,不光是北方的事。

  3月13日,記者來到老河口市漢江衝積沙洲王甫洲沙區。汽車向著漢江邊開進,由于厚沙和雜草阻擋,不久就無法前進。途中下車時,記者曾用手掏沙,卻掏不到底,據說當地的沙子厚度平均在50厘米以上。

  下車步行約2公里,從更為松軟的沙丘往下滑,記者終于“發現”了漢江。據了解,此段江面寬度近幾年縮小了大半,由前些年的約3公里減少到現在的約半公里,導致大面積河床、沙地裸露。

  兩成土地沙化,7萬多農民旱季喝不上水

  建于2003年的老河口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分布在鄂西北漢水中遊東岸,沙化分布區面積約為52萬畝,沙化土地約為32萬畝,直接影響當地近15萬人。

  “老河口市國土面積中有1/5左右是沙化土地,森林覆蓋面積約為26%,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老河口市林業局副局長李方坦說。

  “我這幾年種的玉米絕收,耐旱的小麥畝產只有300多斤,勉強夠一家人糊口。”老河口市洪山嘴鎮蘭家崗村村民宋大清向記者訴苦。他說,當地政府搞了“引水改困工程”,自來水管也通到了家里,可水源沒水,家里的用水時有時無,只好開著手扶拖拉機,到4公里外的一口水井里取水。

  蘭家崗村支部書記蘭紅生帶著記者到村里村外查看,池塘完全幹涸了,村口的一眼機井打了60米深也不見水,只好廢棄。村民也不敢飼養飲水量大的牛、羊,只好養些雞。當地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介紹,老河口有200多個自然村的7萬多農民,在幹旱季節喝不上水,更不用說農業生產用水。

  為什麼不到漢江和丹江口水庫取水?蘭紅生說,他們村離漢江和丹江口水庫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10公里、15公里。從地圖上看近在眼前,但對于缺少交通工具和取水工具的農民來說,仍然遙遠。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