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關鍵詞  > 正文

汪浩:混合製改革關鍵在國企市場化

2014-05-27 10:03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1970年生於湖南嶽陽市臨湘縣。1992年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就讀人民大學資訊係,1995年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5-1997年,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工作。1997-2002年,就讀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係,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 研究範圍包括:産業組織理論、企業戰略、反壟斷與政府規制。

  “青年經濟學人”評選系列報道之三

  【核心觀點】

  目前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際上還是典型的國企,特徵主要有兩個,一是政企不分,二是私人股份不能影響企業經營。

  因此這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在於讓國企市場化,一方面要去行政級別,雇用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停止干預企業經營。如果國企能適當“混合”,既可獲得接近民企的效率,又可享受國企信譽,有一定優勢。

  反壟斷官員自由裁量權很大

  新京報:你在反壟斷方面有很深研究,怎麼界定企業是否有壟斷嫌疑?

  汪浩:我們理論研究本身並不能給出一個數值。但是在實踐中,官方會有這樣的一些指標。這個指標不是簡單的百分比指標,而是一個指數。把每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加起來。如果數值小于某個數就沒有問題,大於某個數值就要具體問題具體研究了。再大於某個數值就要否決了。

  新京報:一般在什麼狀況下,政府會對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

  汪浩:對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企業要進行合併,再一個就是企業的一些做法大家覺得不好,我們一般稱為合併案例和壟斷案例。壟斷並不違法,違法的是壟斷的行為。比如它的一些做法促成了壟斷,或是促成了對其他企業不公平的行為。如果一家企業通過正常經營,越來越大,反壟斷就拿它沒有辦法。如果它想合併,做的事對別人不公平,那就可以進行干預。

  新京報:去年網際網路行業曾爆發第一例反壟斷訴訟,你怎麼評價中國的反壟斷法?

  汪浩:我國反壟斷法的制定高度借鑒了美國、加拿大的反壟斷法,國內並沒有自己的理論研究。條文不可能涵蓋現實生活發生的所有事情,比如360和騰訊的案例,不可能找一些案例直接適用的,那麼必須要靠主觀判斷。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反壟斷不應該做得很大,也不應該把反壟斷法抬到一個很高的地位上。壟斷行為是個説不清楚的事情。很多時候靠的是主觀判斷,主觀判斷很多時候就是拍腦袋。為什麼反壟斷官員的權力非常大,因為他有自由裁量權。

  新京報:這個自由裁量權究竟有多大?

  汪浩:沒有邊界,説不清楚。而將説不清楚的事,規定得太詳細,會産生負的作用。另外,反壟斷法在正常的環境中針對的都是大企業,因為它要壟斷市場。在中國,大企業是國企和外企,民營企業很少。但是國企往往不受這個約束。

  新京報:為什麼這麼説?高通賣給本土企業是一個價格,賣給中國企業是另一個價格,不是明顯的不平等待遇嗎?

  汪浩:那要繼續調查,為什麼會出現區別定價。東西賣得便宜的原因往往是有競爭。在中國賣得貴往往有幾個原因,有可能中國沒有競爭,只能從高通買,不能從別的地方買,為什麼美國能從別的地方買中國不能從別的地方買。這個原因要調查清楚。再一個是不是中國的市場可能不一樣,比如中國的行銷成本比較高。

  舉個例子,寶馬的汽車在中國賣的是美國的三倍。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除了稅收以外,寶馬本身的行銷在中國的成本也很高。或者在中國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在美國它的定位是中端汽車,在中國它的定位是高端汽車。這種企業的自由定價,我個人感覺是有道理的。但從法律上説,區別定價可能是違反反壟斷法的,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對不同的顧客收取不同的價格就可能是違法的。

  混合製可以提高國企效率

  新京報:你剛剛也談到國企壟斷問題。混合所有制被認為是國企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實混合所有制的問題已經在聯想等企業做到了。為何現在重提到如此高位?

  汪浩:目前大型國企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可以説都已經實現了混合所有制。但是目前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際上還是典型的國企,特徵主要有兩個,一是政企不分,二是私人股份不能影響企業經營。因此這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在於讓國企市場化,一方面要去行政級別,雇用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停止干預企業經營,包括提供行政性保護和施加政策性負擔。對於沒有競爭力的國企,應該私有化、破産或者被收購。

  一般來説國企的經營效率較低,民企效率較高,混合所有制企業介乎其中。但是對於品質很難觀察且重復購買很少的産品,如醫療、基建、設備維修、高度耐用品(如輸油管道)等,國有企業往往享有較高的信譽,因此有一定競爭力。如果能夠適當“混合”,那麼既可以獲得接近民企的效率,又可以享受國企的信譽,有一定優勢。

  新京報:現在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混合所有制很危險,比如保育鈞就認為現有出臺的政策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你怎麼看?

  汪浩:關鍵要看怎麼執行,政府決心有多大。總體而言,這屆政府提出把市場可以決定的交給企業,交給市場來做。權力下放,分散決策,這是非常正確的一個方向。但是,收權容易放權難。心理學有個現象就是你給人家好處,人家是感激的,但是這個感激有限度,如果你把這個好處拿走的話,人家是會跟你拼命的。現在官員已經有很多的權力,如今要把這個權力拿掉,阻力是很大的。

  新京報:該怎麼具體操作,你有何建議?

  汪浩:這方面我沒有想過具體機制,但把官員權力交還給市場這個過程是必須堅持的。至於怎樣使得阻力最小,有個辦法就是增加透明性讓權力貶值。比如審批權,想拿到審批簽字,就得給好處。這個權力不直接從官員手裏拿掉,但過程慢慢透明化讓它貶值,當權力貶值後再拿掉就比較容易了。

  新京報:但是實現透明化本身就是一個困難的過程。

  汪浩:是。實現透明化本身就有權力調整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公開,什麼情況下不公開,本身就是個權力調整問題。這些事情看起來像死結,但是必須去做,有些事做起來還是會産生效果的。

  提高土地供應量解決房價問題

  新京報:你在一篇文章裏説,“城市交通條件的改善會加劇房地産樓盤之間的競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得房地産價格有下降趨勢。從而可以作為政府調控房地産市場的一個有效的政策工具。”這個理論運作有哪些前提,為何感覺在北京地區該理論失靈?

  汪浩:那個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它的前提是,在總的住房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加強交通,消費者到哪兒買都行,競爭就激烈了。但是北京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供應實際上是不夠的。這也是一個理論經濟學研究和投行經濟學研究的差別。投行研究會告訴人們最終是漲還是跌的一個結果,而理論研究會有很多前提條件,是在別的都不考慮的情況下得到的結果。

  新京報:怎麼理解這個研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意義?

  汪浩: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在不考慮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加強各個樓盤之間的競爭,價格就會下降。但是在考慮實際問題的時候需要把各個問題都考慮進去。包括需求的預測,預測需求一直增加而供應一直不漲的情況下,價格就會漲。

  而需求是很難預測的。一個是人口的流入,但有的人沒流入這個地方,房子已經買在這個地方了;另一個是本地人的預期,如果本地人預期房子會漲,可能不需要也會買。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影響需求。

  所以,在考慮現實問題的時候,很多的問題都要考慮,不像理論研究只考慮一個點,是比較局限的。

  新京報:為何你認為政府打壓城市土地價格、增加經濟適用房供給、增加炒房成本等手段抑制房價都不是正確選擇?

  汪浩:很多調控是完全沒有經濟學道理的。比如經濟適用房的初衷是建一批房子,土地價格便宜,賣給低收入人群。初衷是好的,但可能會産生很多問題。首先,執行的過程中會不會有腐敗;其次,低收入怎麼界定?大學生剛剛畢業是屬於低收入人群,但是過了十年八年可能就不是低收入人群了,這個時候如果還住在經濟適用房裏,就不合理了。

  再一個就是政府打壓土地的價格。如果是提高土地的供應量,打壓土地的價格是合理的。反正市場要出清,土地多了就便宜了。但是以行政手段打壓土地價格,而這時土地是不夠的,那麼企業就願意以很高的價格去購買,但價格經過“打壓”很低,結果就是大家都想要,該把土地給誰,問題就出現了。

  新京報:對房地産調控政策,你認為當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什麼?

  汪浩:我的方法是提高土地供應。

  B06-B07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林其玲

  實習生 徐新媛

  做經得住

  時間考驗的研究

  在北大朗潤園裏,見過汪浩兩回,都是一身的運動裝。但汪浩發表文章的速度似乎和他矯健的身姿成反比。目前在網路上能夠公開搜索到的中文作品不超過十篇。

  這是因為他的研究是面向學術界人士,學術界比大眾更加挑剔,所以汪浩一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通常要半年到一年時間,後期修改還要幾年時間。平均一篇文章從開始到最後發表,需要兩三年時間,有的文章需要五六年時間。

  汪浩説,做學術研究要耐得住寂寞。還好他追求的不是知名度,而是能在學術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比如某個文獻裏面有一個學科研究是汪浩做的,將來幾十年後,研究這個東西的人,還要看這個文獻。”

  “這個東西就像蓋房子,必須要把地基打牢。我不是在建立一個對當前問題的看法。當前問題的看法過了幾個月就消失了,而我希望我的研究能更持久一點。這就是我的個人目標。”

  汪浩認為,做學術研究是年輕學者建立學術地位必經的歷程,只有當學術地位確立,做通俗研究才有意義,也才有人願意傾聽你的見解。雖然會很寂寞,但自己內心平衡,因為知道前進的方向在那裏。雖然感覺一開始前進的速度很慢,但理順思路,總能如疾風般快步遠去。

  【同題問答】

  Q:你對中國經濟運作最大的擔憂是什麼?

  A:中國經濟2014年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房地産上。如果房地産降溫過快的話,可能會導致失業的問題,可能會導致建築工人和相關的行業方面一些就業的問題。

  Q:有評論説這兩年是改革的窗口期,你認為最有希望的改革是什麼?

  A: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是其他改革的基礎。如果不簡政放權的話其他市場改革也做不下去。如果看改革成不成功,最近的看點還在簡政放權。

  Q:未來行業你認為哪一個行業最有投資前景?

  A:個人感覺將來比較有希望的是保險行業。

  Q:怎麼看待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話題?

  A:知識分子的首要職責應該是發現知識,為社會提供知識。

  Q:你最尊敬的經濟學家是哪一位?

  A:周其仁。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