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 中新網 張龍雲攝
中新網6月27日電(汽車頻道 王槊) 近期關於北京購買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的消息或將使本就屢創新低的搖號中簽率雪上加霜。
據多家媒體報道,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市民購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而此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陳貴如透露,北京市將於上半年陸續出臺鼓勵私人購買純電動小客車的政策,包括補貼標準、購買純電動汽車無需搖號等。從“無需搖號”到“必須參加搖號”,地方有關部門在電動汽車私人購買政策制定上的搖擺有些讓人無所適從。6月26日,資深汽車行業評論員張志勇做客中新網汽車頻道視頻訪談時表示,其實電動汽車搖號對於電動汽車市場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影響,但會擠佔現有的搖號購車名額。
電動汽車搖號實為收緊傳統汽車限購政策?
6月26日,北京舉行本年度第6期購車搖號。經審核,截至25日零時,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1530063個有效編碼,比上月增加17448人,相應的中簽比也達到歷史新低的83.2:1,即是説,平均約每83個人才能産生一個中簽者。
而北京電動汽車市場搖號政策風向的轉變可能讓中簽比率越發緊張。
去年,《北京市電動汽車管理辦法》草案公佈。《辦法》中稱,私人購買電動汽車將不參與搖號,但是仍要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號牌限行。今年3月,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心負責人表示,購買純電動汽車雖然不須參與搖號,但必須具備在京購車搖號的資格。而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又表示“市民購純電動汽車也須參加搖號”。據了解,目前具體參加搖號的純電動汽車比例尚未確定,屆時將和普通機動車採取同樣的搖號流程和辦法,從每月2萬輛機動車指標中劃出一部分指標。
對此張志勇認為,這一政策的變化其實對電動汽車市場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張志勇説,現在電動汽車市場發展面臨各種瓶頸,比如充電方式、網路不健全,企業售後服務不到位等,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技術的擔心和疑慮,即使不參加搖號,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進入這個市場。同樣,即使需要搖號,也幾乎等於百分之百能夠中簽。但另一方面,北京市每月目前有2萬個號牌指標,假設拿出5000個指標給電動汽車,那就只剩下1.5萬個,這相當於北京對於傳統燃油汽車的限購更緊了。
張志勇認為,北京實施限購這麼長時間以來,交通擁堵其實不斷在惡化,污染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它還是希望能夠去更加嚴格地限制傳統汽車的市場的增長,恰恰電動汽車市場給它提供了一個藉口,或者一個機會,從現有的2萬輛指標中撥出一部分來發展電動汽車,這個其實是更加嚴格了傳統汽車市場的限購,這才是這一政策出臺最重要的目的。
不建議普通消費者購置電動汽車 不如讓政府率先採購
張志勇認為,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目前並非購置電動汽車的好時機。他表示,在購買電動汽車以後,怎樣充電,安全保障如何,續航里程如何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問題。目前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太少,充電時間長,如果每個人都為了所謂的環保的目的來使用電動汽車,那耽誤的是整個社會的效率,可能促進了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卻耽誤了其他的工作,因而不建議普通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
張志勇説,目前國內電動汽車行業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政策熱、企業熱,消費者冷。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充電設施網路的悖論。只有通過建設大量的網路化的充電設施才能刺激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才能更方便使用。
張志勇認為,既然政府能拿出大量資金補貼購車者,鼓勵購買電動汽車,也完全可以採購電動汽車用作公務用車。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場的號召者,如果政府用車先行使用電動汽車,會對整個市場起到巨大的示範效應,從而引發私人用車跟進。此外,由於政府用車一次性購買的數量會遠超私人購車者,而且目前很多政府機關單位都是集中辦公,包括充電設施等的集中建設也就不再成為問題,這也會讓充電設施建設企業會有更多的積極性。
張志勇表示,政府的不斷採購會讓電動汽車設施的基礎建設呈網路化,也會帶動充電設施建設企業在城市的主要的區域來建設充電設施。而且由於政府用車、集團用車的使用規模、數量的增加,對於私人購車者而言,一是起到示範效應,也有助於消除對安全等問題的疑慮。(中新網汽車頻道)
標簽:新能源車電動車搖號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