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神武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紫禁城北門,神武門外墻所嵌“故宮博物院”五字匾額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于1971年題寫,40餘年來已成為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標識,亦是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後合影留念時的經典背景。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題:北京故宮什麼表情?院長單霽翔“比心”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故宮博物院院長心目中,故宮博物院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在12日的“故宮講壇”中,單霽翔給出了答案: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這是“故宮講壇”自2012年面向社會公眾推出以來的第一百講,由自詡“故宮看門人”的院長來坐鎮。兩個小時裏,單霽翔用了近七百張照片來講述《故宮博物院的表情》。現場座無虛席,不少聽眾站著聽完全程,笑聲掌聲此起彼伏。
“北京地區最早的爛尾樓”,這是説延禧宮裏的靈沼軒;“世界上唯一發速食麵的博物館”,這是説“石渠寶笈特展”中為了讓所有排隊觀眾都能看到展覽半夜給大家送來速食麵充饑;“愛當皇帝還是大臣自己選”,這是説打開午門中間的門洞讓觀眾進入得更加順暢;諸如此類的段子,在單霽翔的演講中拋灑不停,有聽眾打趣“這簡直是單口相聲的范兒”。
演講中也透露了故宮新動向,諸如開建外國文物館、考古遺址博物館以及南大庫傢具館,今年3月後院裏將只有古建沒有任何影響環境的現代建築等等。
事實上,從單霽翔2012年初臨危受命執掌故宮博物院以來,故宮五年間的變化有目共睹:成功實現觀眾人數限流,開放面積不斷擴大,故宮文創産品口碑爆棚,石渠寶笈等精彩展覽不斷,故宮北院區建設蓄勢待發……90年的故宮博物院一展新顏。
伴隨故宮博物院的蛻變,單霽翔的演講標題也在更疊:最早是《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斯時故宮正在走出此前負面事件陰影,他希望著重強調故宮的博物館屬性,而不僅僅是個景點。
其後他多宣講《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六百年》,希望在宣講中讓更多人明白故宮要限制觀眾人數的苦心,“故宮單日觀眾最高突破過18.2萬人,這無論對觀眾還是對古建都是折磨。為了故宮的下一個600年必須限流”,這一舉措的成效在2016年底得到了鮮明體現——全年接待觀眾人次超過1600萬,刷新最高紀錄的同時還實現了“旺季不擠、淡季不淡”,除了50多天達到限流的8萬人次,其餘旺季時間日均接待54800人次,淡季則達到48000人次。
此後《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成為單霽翔的宣講重點,由點及面地講述了故宮的古建修繕、平安工程,故宮的文創開發、環境清理,演講甚至成為他最好的募捐詞——正是在香港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到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仍有8000萬元人民幣的缺口,並笑稱“欲捐從速”。結果在演講晚宴結束後,港商許榮茂主動認捐。
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的表情》則是最新的演講,“我覺得用表情來説,比較平易近人”,他向中新社記者説。上任五年來,他去高校講也去居委會講,他向媒體宣講也不遺餘力向各地市民宣講,足跡遍佈中國內地及港澳。
“你的館舍宏大,可是70%不開放;你説藏品豐富,可是99%都看不到;你説觀眾數量龐大,可是絕大多數都目不斜視從前門走到後門。這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博物館。”在今天的演講中,他這一席話贏得滿堂掌聲。這也正是以單霽翔為首的“故宮人”孜孜以求的目標——成為世界真正一流的博物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