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雲錦龍袍、挑花機7月將亮相米蘭世博會(圖)

時間:2015年04月21日 08:57 來源: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明織金壽襯褶袍複製品

  《九邊圖》的複製品(局部)

  素紗禪衣複製品

  在閉館4個月之後,昨天,南京雲錦博物館新館以全新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記者昨天上午進行了一番探訪。與老館相比,新館要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據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介紹,新館內部所有的設計均來自於史籍之中,以“燦若雲霞”為形象設計主線。而由於條件能跟上了,因此一些此前珍藏在庫房裏的文物也得以首次與大眾見面。

  新動向

  7月走上米蘭時裝周,雲錦服裝將表現“山水城林”

  此前就有消息説,7月7日-7月13日,在米蘭世博會的“南京周”上,南京雲錦也將走進世界人民的視野。昨天,所長王寶林向記者透露説:“南京的雲錦、金箔和雨花石是被要求一定上的。”而到底南京雲錦會怎樣在米蘭世博會上展現?對此,記者也進行了一番打探。南京雲錦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穎透露了部分內容。她説:“簡單來説,我們會用一個展覽和一場秀來表現。”記者了解到,一個展覽,就是由一件龍袍和一個挑花機構成,吳穎説:“這部分會結合一些視頻來表現,比如把雲錦製造和電腦二進位結合起來。體現一種既古老又神秘的氣息。”而一場秀,則會再次和著名設計師勞倫斯·許合作。30多套雲錦服飾由定級名模來演繹,且全部是全新打造的雲錦禮服。記者問及這場秀的主題,吳穎大方透露:“就是用服裝來表現南京‘山水城林’的特色。”

  上世博的龍袍式樣還在研究 展品中有日本特邀複製的龍袍

  至於龍袍具體什麼樣,吳穎説仍在設計階段。不過記者了解到,這次上世博會的龍袍,應該是明黃色。因為雲錦研究所此前曾為故宮博物院複製過多件龍袍,不過複製的多為紅色與藍色,“考慮到外國人對中國皇帝的認識,我們打算這次做一件明黃色的。”

  其實,這次新館也展出了兩件珍貴的龍袍複製品。一件是日本特邀南京雲錦研究所為他們複製的“清琉球王粧花緞龍袍”。這件龍袍當時被賜予屬國琉球國的琉球王。不過,雖然上面的圖案也是代表皇室的五爪龍,但顏色卻是絳黃色。另一件是明織金壽字龍雲肩通袖龍襴粧花緞襯褶袍複製品,工作人員李昕講解説,“原件是明朝萬曆皇帝出去騎馬打獵時穿的,所以下面設計成了百褶裙樣式,這樣騎馬的時候,可以鋪開來。這件衣服上繡了有1024個壽字。更奇妙的是,百褶裙打開或不打開,其龍紋都是完全連接的,沒有斷紋。”

  另外,雖然成品的龍袍並不是明黃色,但展品中也有一件明黃串枝葫蘆紋地織金粧花雲肩通袖龍襴緞袍料,這匹龍袍布料做工異常精細,是用不同純度的金線織就而成。李昕介紹説:“不同純度的金線造成明暗不同而成花紋。這件龍袍布料上每個圖案都有不同含義,比如葫蘆就是‘福祿’,而且有的葫蘆裏是山水,表示‘山河永固’,有的則是祥雲。並且這個就是明黃色。” 記者 仲敏 攝影 邵丹

  新展品

  花13年時間養蠶,才複製成功馬王堆薄如蟬翼的紗衣

  記者了解到,升級改造後的雲錦藝術陳列展廳分為序廳、源遠流長、天宮織就、輝映世界等四部分,著重于對雲錦大花樓木織機的生産展示,以及歷代絲綢文物複製精品和各類花色的展示。

  所長王寶林告訴記者,由於新展廳在“冷光源、防蟲、防蛀”這幾個條件上能做得更好,因此有一些從未拿出庫房的珍品也得以和大眾見面。其中,就有歷時13年才得以成功的國寶級文物複製品素紗禪衣。關於這件文物的照片,很多人應該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見過,這是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一件文物,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它被視為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據介紹,這種衣服是當時人們罩在色澤艷麗的綿袍上穿的,使繡袍上華麗的紋飾若隱若現,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

  王寶林告訴記者:“當時湖南省博物館委託我們複製。原件非常輕,只有49克;非常透,疊十層還能看到壓在下面的報紙文字。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歷時13年才成功。”為什麼這麼難?王寶林告訴記者,其實難就難在養蠶上,“2000多年過去了,蠶進化了很多,蠶吐的絲自然也要重得多,粗得多,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先讓蠶‘退化’。最後用病蠶絲和柞蠶絲複製成功。”王寶林還介紹説,最終這件素紗禪衣的複製品,還是被專家鑒定為比原件重了0.5克。但儘管如此,這件複製品依然能成為國寶,因為,再也沒人能比這做得更好了!

  另一件《九邊圖》的複製品(局部)也是首次展出。該圖按明代九邊序列將中國北方的崇山峻嶺、滔滔黃河、蜿蜒的長城及大小城堡關隘繪在12個條幅上,由南京雲錦織造,重彩描金。

  新技術

  雙面錦、四經絞羅等失傳百年工藝研發成功

  除了衣冠之外,新館還展出了一些近年來新研發成功的布料,也可以説是失傳工藝的再現。雲錦工作人員李昕向記者介紹了展廳內的兩種代表布料,一件是一匹“紅地落花流水雙面錦”,“雲錦的雙面織造可比蘇繡的雙面繡更難。一般來説,一匹雲錦的正面是花紋,反面就是經緯交織的線條。而這匹‘雙面錦’,正反雙面都是花紋,一面是紅底藍花,一面是藍底紅花,而且本身布料還非常輕薄。”

  另外,李昕還介紹了另一種高難度的技術——四經絞羅。這種工藝發源於戰國時期,在宋代鼎盛,是中國古代織羅技術的最高峰,但其織造方法在清末已失傳,被稱為中國絲綢技術的歷史之謎。因為要把4根經線作為一絞組,並與左右鄰組都相絞,最後成品呈鏈狀絞孔,所以技術難度非常大。四經絞羅輕薄,透氣性非常好,與皮膚的摩擦小,便於散熱,在中國古代是最好的夏季服裝布料。據介紹雲錦研究所是根據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一批文物,經過多年反覆研究最終成功還原古老技藝。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