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張藝謀回歸之作的文藝片《歸來》5月16日上映。記者對話該片原著作者嚴歌苓,談及目前已經看過影片的媒體對該片的集中討論——電影是否對原著的刪減過多,原本可以拍成史詩,最終卻只是一齣摺子戲?嚴歌苓表示,給出這種評價的人是站著説話不腰疼,“你們跟審查説去!”作為原著作者,她顯然滿意張藝謀的改編,形容那像“一滴水見太陽”,甚至自曝雖然故事爛熟於心,但看到電影劇本時還是就哭得要命。而對於該片最終沒能入選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結果,她也直呼意外又失望,替主創們遺憾。
記者:在選導演或者把版權賣給誰上,您有自己的標準嗎?
嚴歌苓:當然我賣給張導,我是很高興的了。
記者:也不是隨便誰都能買吧?
嚴歌苓:那當然。首先是看過他的作品,還有就是看他在觀眾當中的影響如何。我主要還是看作品,我喜歡一個人的作品就覺得比較容易去跟他溝通合作,他也就比較容易懂得我的作品。
記者:小説截取了您家族的很多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嗎?
嚴歌苓:記憶非常破碎,寫的時候需要大量想像來完成。
記者:上次張導拍您的《金陵十三釵》,還原原著的程度比較高,但這次《歸來》只選取了小説最後30頁的內容,您怎麼看待這次的改編?
嚴歌苓:電影改編小説,肯定是導演根據小説得到的靈感重新創作的故事,不能説就是還原一部小説,往往是特別還原原著的電影都不成功。我覺得《歸來》比小説更加抽象,它起到的作用是一滴水見太陽,你看到的是記憶缺失的部分,所以你會想如果她有記憶,那該是多麼的豐富。我寫這本小説,關於祖父的故事也都是聽我家人一點點講的,不完整,都是記憶的碎片。所以電影的這種呈現跟我最開始的創作好像是一種冥冥中的迎合。
記者:有評論説,電影本可以拍成一部史詩,但最後只選了一段摺子戲。
嚴歌苓:對,是有這樣説的。站著説話不腰疼,你們跟審查説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