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
今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為“紀念性遺産”。3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要求各地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凡是條件具備的,都將在今年9月前向公眾開放。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介紹,目前我國涉及日本侵華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86處,遍及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80%實現了對外開放,細菌試驗基地、屠殺現場、監獄等15處罪證類遺址已經全部開放。
陸瓊説:“尚不具備開放條件的,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儘快向社會開放。目前作為辦公、教育等用途的場所,要在適當區域開闢宣傳展示空間,或在合適的明顯位置樹立紀念標誌和説明。”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陸瓊透露,我國也將支援抗戰遺跡進入申遺的預備名單,其中,黑龍江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已經提出了計劃。
博物館司司長段勇介紹,除抗戰遺跡外,我國的抗戰、反法西斯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目前已有137座,其中一級博物館5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藏品總數達163.3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34068件,去年共接待觀眾4437萬人次。除個別博物館外,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段勇説:“今年國家文物局將結合可移動文物普查,摸清抗戰文物的資源狀況,開展一批館藏珍貴抗戰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他還透露:“不會忽略正面戰場。”
關於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段勇強調“國際交流”。“國際上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多關注歐洲戰場。我們希望通過加強國際交流,比如,與其他國家的博物館建立聯盟、開展學術交流、互辦展覽,讓全世界認識到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要貢獻。”本報記者 蔣肖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