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3月17日電 (申玲敏 陳林)17日,河北省正定縣正定文廟內古樂悠揚,“甲午年春祭至聖先師釋奠禮”在此舉行,近300名儒者儒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禮儀和現場觀禮。
正定文廟始建於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鑒定其為五代時期遺存,記憶體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大成殿。
當日,在正定文廟舉行的釋奠禮上,百餘名老師和學生在莊嚴肅穆的鐘鼓聲中,尊古制、循古禮,手捧笏板、樂器,依次步入文廟,向“至聖先師”孔子致最高敬意。
整個祭祀過程由迎神、初獻、亞獻、終獻等10部分組成,獻官們頭戴七梁冠,身著玄衣曛裳,手持笏板,腰佩玉帶,威儀十足。樂生們展示了正統的中華雅樂,琴、塤、簫、鼓、鐘、磬等多種樂器合奏,古樂悠揚、韻味悠長。
據河北省儒教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高士濤介紹,“釋奠禮”是祭祀孔子的傳統禮儀,其儀程在中國典籍中有明確記載,以明代釋奠禮儀為正統。河北省亦以明制釋奠禮為標準,全體人員著漢服進行儀式。古代的祭孔分為“秋祭”和“春祭”,這次活動是河北正定恢復釋奠禮的第9個年頭。
高士濤説,儒教文化肇基於三皇五帝、堯舜禹湯等中華民族的先祖聖王,中興于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弘傳于孟子、董子、韓子、朱子等無數先儒先賢,文化血脈綿延五千餘年。釋奠禮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清楚的一個重要途徑,它通過內在的齋戒自省以及外在的禮儀樂舞等表達對以至聖先師孔子為代表的先儒先賢的尊敬與感謝。
石家莊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梁勇表示,面對越來越多外來事物的衝擊,通過釋奠禮的活動,恢復民族的記憶、弘揚傳統文化、喚起民族情感非常重要。
為推動河北儒教事業的復興和發展,河北省儒教研究會在此次春祭釋奠禮上,正式啟動“儒門復興齊出力,萬家同結萬福緣”萬福大結緣活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