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余秋雨做客西南聯大講壇 講世界背景下的中國文化

時間:2014年03月13日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昆明3月12日電 (余雪彬)12日,著名學者余秋雨做客“西南聯大講壇”,為雲南師範大學的學生帶來了一場題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境遇與命運》的演講。

  在余秋雨看來,文化是一種變成了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歐洲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榮格曾經講過,一切文化最終都沉澱成為一種集體人格,在這樣的概念下,中華文化就可以理解為中國人集體人格的體現。余秋雨介紹,他在去年10月18日,受邀到紐約聯合國大廈做主題演講,當時演講的題目是“世界背景下的中國文脈”,演講會場座無虛席,因為隨著中國經濟政治地位上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希望了解中國這一“巨人”的秉性。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42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跨入成熟文明之列,因為中國滿足了古文明的三個標準,第一是有文字,第二是有金屬冶煉,第三是有集中居住的城邑。從時間上來説,中國是進入四大文明古國的最末一位,但是卻擁有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發展至今依然存在的中華文明。

  余秋雨説:“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曾提出,西元前5世紀前後是人類智慧的軸心時代,因為在那一時期,出現了眾多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其中包括釋迦摩尼、孔子、蘇格拉底、阿基米德、韓非子……在這次智慧大爆發中,中國人沒有缺席。我曾經在一本書裏比較有趣地寫過這麼一番話:‘在那個時代,當希臘的智者在亞德里亞海岸思考著人和物的關係的時候,印度的智者在恒河邊上思考著人和神的關係,中國智者在黃河邊上思考著人和人的關係。’思考人和物的歐洲,誕生了發達的自然科學,思考人和神的印度人,熱衷於超自然的實踐,而我們的諸子百家,不管哪一家都是思考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長達4000多年的中國文化,具有異於其他文化的優缺點。余秋雨説:“中國文化一路走來,有幾個最好的優點。我希望大家記住有‘三個道’。在人格理想上,我們堅持的是君子之道。孔孟之道,對我們最大的囑託就是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因為世界各國的人格理想各不相同,有的國家的人格理想是先知,有的是紳士,有的是騎士,有的是武士,而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是君子。第二,在行為模式上我們實行禮儀之道。在奧運會結束後,給很多外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成績,不是場館建設,而且中國年輕志願者的禮儀,這一點和歷史上的中國印象也很相似,我們現在經常誇中國是禮儀之邦,這一點是得到不少外國傳教士認可的。第三,在思維模式上我們普及的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是什麼呢?我們的中庸之道的核心是反對一切極端主義,因為中是選擇中間值,庸是選擇尋常態。一切極端化的東西,表明上痛快、爽利,其實後果嚴重。中國人是不做這種事的。”

  中國文化的優點不能成為國人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資本,通過對大量歷史的研究,余秋雨直言中國文化尚存有三個缺點,第一是缺乏公眾意識,第二是缺乏實證意識,第三是缺少法治意識。他建議,當今社會要鼓勵少部分人建立頂層的精神文化,大部分人建立起簡易可行的禮儀文化,同時,所有的人都應關注生態文化。

  在談到韓劇文化對中國年輕人産生巨大影響的原因時,余秋雨説,中韓年輕人都關注與情感有關的話題,因此現在的那部《來自星星的你》,可以風靡中韓兩國。而且韓國文化值得中國學習的一點是,他們對年輕人的重視,他們的文化是面向未來的,例如裴勇俊可以成為韓國文化的代表,但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大多會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