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浙江桐鄉:守護茅盾故鄉的美麗“鄉愁”

時間:2014年03月13日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浙江桐鄉:守護茅盾故鄉的美麗“鄉愁”

  雙廟渚蠶花水會。 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提供 攝

  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館。 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提供 攝

  中新網嘉興3月12日電 (記者 徐樂靜 通訊員 褚紅斌 陳亞琴)“桑拓綠陰肥,千樹翳夕霏。機聲交軋軋,燈火競輝輝。”這是對浙江嘉興桐鄉綿延數千年“栽桑養蠶織絲”歷史的真實寫照。

  你知道桐鄉,是因為它的蠶桑知名全國?是因為烏鎮江南水鄉的美景令你神往?還是因為那裏是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茅盾的故鄉?

  或許,你此前並不認識或熟識桐鄉這個典型的江南城市,但當你了解它豐厚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後,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

  桐鄉:非遺遍佈

  桐鄉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譽。“非遺”是江南水鄉城市——桐鄉的“寶藏”,境內藍印花布、竹刻、剔墨紗燈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遍佈。

  桐鄉還是全國知名的蠶桑之鄉,“蠶”是當地一大特色,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千百年來,蠶桑習俗已融入當地百姓的生産、生活,一些由蠶而起、因蠶而慶、為蠶而狂的傳統習俗漸行漸豐,保留至今,極具特色。

  “近年來,我市以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為起點,依託自身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和獨樹一幟的蠶鄉、水鄉文化,在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績。”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吳利民説。

  目前,桐鄉已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2項,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18項,嘉興市級非遺名錄項目43項,桐鄉市本級非遺名錄項目89項……

  “非遺”的存在是歷史的眷顧,保護“非遺”則是每一代桐鄉人要傳承的使命。於是,桐鄉探索出了一套非遺保護的“桐鄉模式”。

  展館:“1+n”

  桐鄉的非遺展示場館種類豐富且各具特色。除市級2200平方米的綜合性非遺館外,所轄鄉鎮及烏鎮景區還設有豐富多彩的專題性非遺館,形成了“一體多翼”的“1+n”式場館佈局。

  2013年底對外開放的市級綜合館——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位於市文化中心核心區塊內。展覽以生動鮮活的“桐鄉故事”為主線,

  融“展示、展演、傳習”為一體,運用實物、圖片、場景再現、音像資料及現代多媒體等多種展陳手段全面展現了其蠶鄉、水鄉、菊鄉的獨特魅力。成為了桐鄉五千年曆史與文化發展的積累與見證,成為了凝聚著68萬桐鄉人民美麗記憶的精神家園。

  “展館整體分傳奇·天蟲、傳説·鄉土、傳唱·遺韻、傳統·風情、傳習·百工、傳真·鄉音六大版塊。”吳利民告訴記者,展館共分兩層,一層中心位置為跨層天井結構,是該館建築結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場景以當地蠶桑文化中最為重要的蠶花廟會為核心內容,結合其他水上易於表現和模擬的項目,包括雙廟渚蠶花水會、高桿船技、拳船、水鄉婚俗等重要非遺項目。

  展館還在二層展陳空間中復原了一個古樸民俗的水鄉茶館,並將蒸杭白菊、灶頭畫、剔墨紗燈、年俗等特色非遺項目溶于其中。傳習·百工區域內,竹刻、蛋畫、核刻、剪紙、麥桿畫、歷本袋、烏鎮竹編等大批傳統手工藝項目琳瑯滿目,與傳習坊內的非遺傳承人現場技藝展演相得益彰。這“一靜一動”的展陳方式錶現出了非遺的真諦和內涵。

  此外,鎮級專題展館也別具特色,極大地凸顯出每個鎮獨樹一幟的非遺資源,如洲泉鎮的蠶俗文化館、石門鎮和崇福鎮的藍印花布陳列館、烏鎮鎮的剔墨紗燈陳列館等。

  在國家AAAAA級景區——烏鎮景區內多個非遺展館吸引遊客駐足:烏鎮有史記載以來最早醬園“敘昌醬園”;全面展示種桑、養蠶、收繭、繅絲、織錦各道工序的“益大絲號”;活態展示“三白酒”製作過程的“三白酒”坊……

  傳承:“大中小”+“水陸”

  “傳承是非遺保護最重要的工作。非遺傳承,要從娃娃抓起。”吳利民介紹,近年來,市文化局、非遺保護中心積極尋求與學校的緊密協作,構建大學、中學、小學多級傳承體系。

  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承辦浙江省非遺保護大學生辯論賽;開辦傳承人“非遺課堂”;舉辦“美麗非遺”大學生徵文;開展“大學生走訪傳承人”活動;實踐花鼓戲大學生搶救行動……

  此外,桐鄉非遺還嘗試走進中小學,設立相關教學課程。如在河山鎮中心小學建立“蠶文化”教學傳承基地,編纂“蠶文化”教本課程;在烏鎮鎮民合小學設立“船拳”教學傳承課程;在烏鎮植材小學設立“竹編”教學與傳承課程等。

  在“非遺”傳承上,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由傳承人帶徒授藝,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將其一代代傳遞下去。

  “高桿船技”是桐鄉蠶桑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011年,“高桿船技”成功列入國遺名錄,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國遺項目,桐鄉建立了“高桿船技”水陸兩大傳承基地。

  “包括陸上訓練基地和水上展演基地,邀請該項目傳承人屠榮祥、屠松根、屠桂松等帶徒授藝。”吳利民如是説。

  首創:“站”+“院”+“志”

  在浙江省各地的“非遺”工作中,桐鄉地區的“非遺”工作在多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013年6月,烏鎮鎮民合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站正式成立,這是浙江省首個村級非遺保護工作站。

  “工作站的職責是負責本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挖掘、搶救、整理、保護和傳承工作。”吳利民介紹,在這基礎上,桐鄉還將結合全市的古村落保護規劃,陸續成立一批村級非遺保護工作站。

  另外,桐鄉的非遺書院也是浙江首創。

  目前,書院的硬體設施建設已全部完工,藏書徵集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再過不久,您就可以在桐鄉非遺書院裏看到來自浙江全省乃至全國自主編撰出版的所有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題材的圖書。吳利民介紹説。

  同時,全省性非遺保護專業性、公益性讀物——《精神家園》編輯部也設在了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吳利民告訴記者,該雜誌由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省非遺保護研究基地、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立足浙江,面向全國,放眼國際,為浙江全省乃至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服務。

  希冀:破困尋解

  目前,桐鄉的非遺保護工作還存在一定困境,項目傳承遭受市場衝擊、地域隔閡難以跨越、傳承人青黃不接等問題日益突顯。

  對此,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處專職專家祝漢明(原桐鄉市文化館館長)有三點建議,他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種類繁多,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不同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都有著與其他類別不同的特點。”要實施科學系統全面的方案來充分保護“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吳利民表示,桐鄉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桐鄉人仍堅定信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將上下而求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