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廣東文聯兼職副主席:50年至少100種地方戲消亡

時間:2014年03月13日 08:56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50多年來,全國有100多種地方戲萎縮、消亡。”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文聯兼職副主席倪惠英説,目前全國地方戲發展情況堪憂,建議國家建立戲曲傳承保護系統,由各地承擔起責任保護當地的戲曲。

  改制後地方劇團多陷入絕境

  1956年,我國對全國的地方戲曲做過調查,有360多個劇種;而前幾年統計,地方戲劇已萎縮到100多種,另有一種統計説是200種左右,“這50多年萎縮了至少100多個劇種。”

  為什麼會這樣?倪惠英在廣東調查時發現,廣東的地方劇團體制改革後,地區或縣級市的劇團生存狀態堪憂,“體制改革後很多地方政府對劇團‘一推了之’。”倪惠英説,有些劇團改成企業後,政府一年只給一二十萬,象徵性地給一些補貼,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狀態。

  倪惠英建議,要把地方戲曲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可以根據不同行政層級和不同的傳播區域,分級別、分地區建立一套傳承保護系統”。她舉例説,國家層面負責保護京劇、昆劇,地方層面保護地方劇種,如廣東負責保護粵劇和潮劇。

  “政府不需要很多投入,而為社會換回的文化服務是很多的。”倪惠英舉例説,廣州一年用不到一個億扶持粵劇,粵劇為廣州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為市民的文化生活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

  中國戲曲學院不能只重京劇

  “地方戲劇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後繼乏人。”倪惠英説,尤其是編劇人才,由於其他藝術形式的衝擊,很多編劇流失,年輕人又不願意走入這個行業,造成了人才斷層。她建議國家擴大地方戲曲人才的培養力度,“比如説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應該在保持話劇、京劇人才培養傳統和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擴大多面向、多劇種、多專業、全方位的戲曲人才培養教育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或中央戲曲人才教育基地。”

  倪惠英説,目前中國戲曲學院主要培養的是京劇人才,“但既然是中國戲曲學院,就要擴大人才培養的範圍,我國還有很多大劇種,粵劇也是其中之一,還有越劇、黃梅戲、秦腔、豫劇,戲曲學院應把這些戲劇人才的培養任務都承擔起來。”特派北京記者夏楊報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