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貓》南京結束四場連演 上座率達90%
中新網南京9月9日電 (記者泱波)“回憶,獨自伴隨著月光;我微笑看著過去,我曾光彩照人……”舞臺上兩個半小時沒有語言隔閡的表演,瞬間拉近了觀眾與世界經典之間的距離。8日晚,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之一的《貓》劇其中文版在南京結束四場連演,上座率達90%,所售票9成是散票。
對於世界經典音樂劇改編成的中文版《貓》,中國觀眾的接受度如何?中國演員是否被認可?在演出現場,主辦方江蘇新天地演藝中心發起的“微調查”顯示,有觀眾認為“真心好看”,“名曲《回憶》很動人”;也有觀眾持不同意見,認為“翻譯如何讓觀眾看懂,又能保證原汁原味,這的確是個難題。”還有觀眾給中文《貓》打了85分,認為中國音樂劇行業很薄弱,中文《貓》能有如此表現足以讓人驚艷。
《貓》的駐團編舞郭禎容來自臺灣,她8月底隨大部隊到達南京籌備在寧演出後,只參加過一場書店的交流會,其餘時間都在劇場和演員一起排練。儘管很辛苦,郭禎容還是説自己很羨慕大陸音樂劇的發展空間,“臺灣音樂劇只能自創,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大的巡演,因為資金原因,市場大小等原因,音樂劇的藝術産業很弱,很多臺灣的音樂劇演員白天都有一份工作,晚上才排戲。”因此,臺灣的舞臺劇人才,很多願意來大陸工作。
《貓》的南京站,和之前在國內的各站巡演都不同,因為就在演出前,用國企資金辦晚會,演出被中央嚴令禁止,這對與很大程度上靠企業資金贊助的文化演出市場有重大影響。沒有銷售任何一個企業包場,也幾乎沒有團體票訂單。主辦方江蘇新天地演藝中心總經理楊潤森認為這是考驗也是好事,“這可以測試我們的音樂劇究竟有沒有真實的市場,畢竟過去那樣靠賣冠名,賣包場的做演出方式,是不健康,不可持續的”。順應市場的變化,楊潤森選擇了獨立投資,並且決定“試試看真正靠散票銷售是否能夠把這個劇做下來”。目前看來,《貓》在沒有大牌明星加盟的情況下,憑藉劇本身的品質和口碑,做到了投資平衡,這給了楊潤森很大的鼓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