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統唱腔融合現代聲樂唱法 老劇唱出新味道

2020年09月14日 08:59:00來源:人民日報

  老劇唱出新味道(解碼·文化遺産賦彩生活)

  核心閱讀

  在傳統唱腔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聲樂唱法、在音樂使用上結合時尚元素,粵劇演員吳非凡立足傳統、求新求變,為古老粵劇增添青春色彩,讓粵劇與時俱進。她還將粵劇帶進校園,將粵劇藝術傳承下去。

  夜幕降臨,廣東廣州江南大戲院裏,座無虛席。觀眾們等待著廣州粵劇團的傳統粵劇劇目《白蛇傳》開演。

  不一會兒,演出開始了。一折折的劇情扣人心弦,文戲武戲兼備。只見白娘子一個轉身,高臺“吊腰”的動作引得觀眾一陣驚呼;雙槍開打,拋、踢、扔、接,讓人眼花繚亂。

  女主角白素貞的扮演者,就是粵劇演員、白玉蘭獎和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吳非凡。嬌媚俏麗的扮相、高昂清越的嗓音、生動細膩的表情、剛柔並濟的表演,讓她收穫了“全能花旦”的讚美。

  “時間的付出是不會騙人的”

  “我是童子功。”吳非凡出生於廣東恩平的小鄉村,“村子裏有粵劇團、粵曲社,村民們都很喜歡唱粵劇、聽粵曲。”耳濡目染之下,吳非凡四五歲就會唱粵劇了。“沒人教我,我自己就會唱《昭君出塞》。”吳非凡回憶説,家鄉的粵劇文化氛圍,是她在粵劇藝術道路上不斷發展的精神土壤。

  10歲時,吳非凡考入廣東粵劇學校,開始了6年的專業粵劇學習。

  進了粵劇學校的吳非凡很快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和條件,是學校裏的“標桿生”。“我早功練兩遍,比別人多一遍。”吳非凡説,在學校,她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練功。圓場、翻身、毯子功等基本功練完,到了大課早功時間,吳非凡再和同學一起練一遍。

  雙倍的勤奮和付出,加上良好的先天條件,吳非凡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一招一式,唱念做打,時間的付出是不會騙人的。”

  “我的性格就是一根筋。”學藝之路上,吳非凡吃了很多苦,“摔傷、脫臼,都有過。”但是她特別樂觀,“我其實挺‘傻’的,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傷,忍忍就過去了。”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吳非凡一路披荊斬棘,成就了戲曲藝術事業。

  “讓古裝劇更適應現代審美”

  畢業進入廣州粵劇團後,吳非凡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參加成人高考,去星海音樂學院學習民族與通俗聲樂唱法。

  “雖然我已經在粵劇團了,但我嚮往更大的世界,我一直在思考,希望能創新傳統粵劇的發聲方式。”新專業帶來新突破,也有新挑戰。吳非凡從零開始,一學就是4年。

  在傳統粵劇唱腔的基礎上,吳非凡掌握了現代聲樂的唱法,開始形成自己的表演理念。“粵劇要發展、要創新,一定要直面痛點。”吳非凡認為,傳統戲曲的表演要融合科學的發聲方法,在音樂配器上要結合時尚的流行元素。

  這一理念的實踐,就是吳非凡親自改編的代表作《鴛鴦劍》。這部作品榮獲第十九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和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吳非凡也成為廣東戲曲界最年輕的白玉蘭獎得主。

  《鴛鴦劍》是一個有近百年曆史的經典劇本。如何把老劇本改編出新意,吳非凡下了大功夫。

  “要讓古裝劇更適應現代審美,與時俱進,不脫離現代人的思想與價值觀,才有感染力。”在改編過程中,對演繹風格的基調,吳非凡想法很明確,“創新的、青春的、流行的,這3個要素是核心。”

  吳非凡在編排中增加了武戲場面,多了一場小旦踩蹺,技術難度很大。此外,在音樂配器方面,她還別出心裁,把流行音樂元素與傳統戲曲的梆黃相結合,主題曲《劍歌》的編曲則加入了鋼琴。

  “表演結束,直到謝幕、散場,許多觀眾都不願離開。”吳非凡説,這就是藝術帶給人的心靈震撼。在吳非凡看來,不斷創新融合,立足傳統求新求變,才能使粵劇不斷煥發出青春魅力。

  眼下,吳非凡又開始忙著創作和編排劇本《何仙姑》。這次改編將以“都市粵劇”的新形式創作,“清新的、亮麗的、精簡的、時尚的,這是我明確的改編風格。”吳非凡説:“我想在這部劇中編排出漂亮的舞蹈,結合新的音樂配器。”

  “戲曲進校園,學生進劇場”

  如今,吳非凡開辦了自己的“吳非凡粵劇藝術中心”,為年輕演員搭建表演的平臺。

  “一方面,粵劇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另一方面,我想讓粵劇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近年來,吳非凡一直致力於粵劇的推廣和傳承,“戲曲進校園,學生進劇場”是她堅持的理念。

  去年一年,吳非凡馬不停蹄,參加“廣州紅色文藝輕騎兵粵劇傳承志願服務隊”,培養粵劇小接班人,參加“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還舉辦校園戲劇節等活動。小演員們的每一場表演、每一塊獎牌,都有吳非凡的心血和“吳非凡粵劇藝術中心”年輕演員們的付出。“去年,中心原創了15個優秀少兒粵劇作品,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吳非凡説。

  “看到孩子們咿咿呀呀地唱著,我就很有成就感。”吳非凡認為,讓孩子成為粵劇藝術的接力者,打開他們的藝術視野,讓嶺南文化在孩子們中間薪火相傳,就是讓粵劇煥發活力的最好方式。

  本報記者 洪秋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