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宋“官二代” 升遷記

2019年05月28日 13:48:00來源:錢江晚報

  南宋“官二代”

  升遷記

  武義博物館開館,國寶徐謂禮文書首次展出

  17卷文書,牽出800年前的官場生態

  本報記者 馬黎 文 吳煌 攝

  2019年5月24日上午9點,武義博物館正式開館。一家縣級博物館的開館之所以特別引人矚目,是由於館藏文物裏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17卷南宋徐謂禮文書首次完整公開展出。

  這卷連起來有32.2米長,4萬多字,看來像牛皮紙一樣的“卷子”,放在專門為它打造的恒溫恒濕的原物展廳裏,在普通人看來平淡無奇。

  徐謂禮是誰?

  徐渭?徐文長?徐謂禮?

  這個名字,很容易被誤聽成了明代文學家徐渭。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徐謂禮是誰。這位浙江武義男子,去世765年了,和普通人一樣,離開了,他的故事也就結束了。

  近800年來,這個南宋公務員的人生故事,沒有人知道。《宋史》《武義縣誌》裏壓根也不會為徐謂禮立傳。

  即便到2005年,徐謂禮在武義龍王山麓的墓地被盜,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墓地被盜時,墓室保存完好,徐謂禮穿戴整齊躺在棺木裏,少量瓶瓶罐罐散落在旁邊,有毛筆、鎮紙等文房用品,徐謂禮的8枚私印裝在一個盒子裏——可見這是一個文人。

  盜墓者不管這些。

  那些器物類的文物,出土不久就賣掉了。但文人用品,在他們眼裏並沒多少價值。尤其那17卷文書,卷成一筒,放在徐謂禮的身邊。因為內容前所未見,又圍繞著南宋中後期一個名叫徐謂禮的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而且紙張完好如新,很多人懷疑這是偽造的。

  2011年,武義縣博物館原館長,現在的武義文化局長董三軍等人最早看到了這批文書照片,大家的直覺是,這個東西很要緊。

  盜墓者也知道這是古墓裏挖出來的,不能長期接觸空氣,他們平常妥善保存,用密封袋層層密封。在市場上兜售的時候,也不拿真跡,而是用照片。

  照片模模糊糊,也看不太清楚。

  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來武義做講座,看到了這條照片——很長,鋪到地板上。

  “馬上報案!必須要破案。”鄭嘉勵很敏銳,當場就知道,這不是什麼書法作品,而是重要文物。

  宋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鄧小南説,上世紀以來,學界對新史料一直很重視。但是對宋史研究,始終沒有發現非常重要的、足以撼動原來研究體系的材料。做先秦史有很多材料,比如甲骨文、銘文等等,做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明清史等,材料非常豐富。但宋史材料一直比較少,新史料,可遇而不可求,“徐謂禮文書的發現,就是一種機緣。”

  為什麼從模模糊糊的照片中,鄭嘉勵就可以斷定它是重要文物?

  他認為文書不可能造假。

  首先,前所未見的東西,無法作偽,作偽需要有倣造的對象。

  其次,官方文書,有複雜、嚴謹的格式,宋人書法也有宋代書法的時代風格,這些都是今天的作偽者無法倣造的。儘管文書上的書法,未必就是宋代頂好的,但有宋人筆意,讓清代民國時期的人去模倣,就很難做到,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氣神。

  而作偽的動機呢,無非是為了賺錢。徐謂禮名不見經傳,內容也“古怪”,一抄就是四五萬字,每個字都要工工整整,一筆也不懈怠,天下沒有那麼笨的騙子。如果為牟利,應該偽造蘇東坡、陸游這樣的人物,內容也要風雅一點,膾炙人口的山水或詩詞,才好出手。

  2011年12月,經過公安局的努力,盜墓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歸案,繳獲文書13卷。2012年7月5日,又追回已經流失到北京的另外4卷文書。共17卷文書,完璧歸趙。

  經過犯罪嫌疑人對盜墓現場的指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即對墓葬進行發掘,出土了徐謂禮和他的妻子林氏的墓誌,確證了文書的出土地點。這是轟動2012年的一件大事。

  2012年,由人大歷史學院教授包偉民和鄭嘉勵領銜,組成了一支研究團隊,對徐謂禮文書進行了整理研究,在學界得到了很大的反響。這次武義博物館開館,國寶在出土7年後,終於跟所有人見面了。所以展覽名為“國寶重光”。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