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共話“網路新青年”:青年價值依然在“自覺”與“奮鬥”

2019年04月29日 08:3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蔣濤)“今日而言,青年全部價值之樞紐依然在於‘自覺’與‘奮鬥’,而且只有最大限度地自覺挖掘自身智慧,才能掌握這個所謂‘智慧時代’的主動權,否則就有‘人工愚蠢’之虞。”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湘平28日在北京表示。

  27日至28日,“網路時代的新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産學研智等各領域代表共話“網路時代的新青年”。

  在沈湘平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考、風範和使命,網路時代的新青年有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他們的身份特徵、精神氣質、情感訴求、社會責任,不時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討論甚至是爭議,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分析的一個重要樣本,值得各界關注和深入探討。

  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認為,數字化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改變深刻重大,過去我們行之有效的很多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媒介已經延伸到了人的生理、心理層面。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基礎設施,對青年人和新技術發展要有一種寬容態度,給他們一定的生長空間和自由度。

  喻國明同時提出,判斷技術是否具有社會發展長遠價值有四條標準:即能不能促進社會資訊的流動性,能不能擴大人的社會實踐的自由度,能不能提升人們對複雜現實的控制性能力,能不能體現人的尊嚴和價值、回歸人的本位。

  北京大學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蔣廣學為“網路新青年”概念的提出者。在研討會上,他以《網際網路的下半場與網路時代的新青年》為題表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屬於産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對人的思維方式、社會運轉、生産方式的衝擊將會更加深入、全面和持久,對當代青年成長具有雙刃作用。

  他認為,要解決網際網路的負面影響或者消極影響,發揮網際網路正確的積極的、主流的東西,應該回到“五四精神”,回到精英主義的立場和歷史文化的傳統,來看待技術浪潮中的主體性、未來性和創造性,而非隨波逐流,放任技術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要培養資訊時代的精英,培養能夠傳承過去、融匯當下的時代新人,培養其精英意識、民族意識、責任意識和全球意識。

  談及該話題,沈湘平也舉例指出,現在的青年在追求和實現自主的同時,很多人卻成了“低頭一族”,成為了手機、網路、智慧技術的“奴隸”;在更加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同時,不少人卻在精神上“宅”起來,滿足於屬於自己的世界,困在資訊繭房之中;在網路虛擬世界“攻城略地”同時,有人卻在現實中成了“佛係青年”,喪失了奮鬥的慾望;在日益講究科學、率性同時,也有耽于表淺、好于形式,行動落後於言語的問題。

  對此,中國動漫集團黨委書記、北京網路文化協會會長庹祖海認為,要加強傳統文化與網際網路文化的融合發展,警惕網際網路的過度娛樂化,通過加強網際網路管理為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創造較好的網際網路法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騰訊集團文化産業辦公室主任趙治也認為,影響力比較大的網路公司需要更多體現社會責任和擔當,才能走得更遠。一是堅持正確導向,積極傳播網路正能量,把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作為業務發展的使命;二是打造文化精品,建設健康向上的網路生態,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通過強大的網路生態系統助力青年創新創業,用文化精品堅定文化自信;三是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行業價值,將社會價值融入企業經營之中。

  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指出,網路時代的新青年儘管在交往行為、話語體系等方面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青年的責任、情懷與擔當。每一代青年都有其成長特點,而只有信任才會有交流,只有交流才會有溝通,只有溝通才會有影響,只有影響才會有傳承。

  “我們要在技術手段上為青年提供更多成長平臺和成長環境,在發展環境上為青年創造更多機會和過程,但最重要的是青年要有自己的選擇和自己的思考。”馮剛認為,愛國、進步、民主和科學,每一個詞都有新的時代內涵,都是青年應當在新時代應該擔當和思考的問題。

  研討會分兩個分論壇進行,分別由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和《教學與研究》編輯部編審孔偉主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