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樊錦詩激勵青年逐夢堅守
原標題:“改革先鋒”樊錦詩激勵青年逐夢堅守
6日,“改革先鋒”樊錦詩走進西北師範大學,向青年學子講述敦煌故事,激勵他們逐夢堅守。
樊錦詩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63年,她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開始了與莫高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為中國首批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遺産地,並逐步成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的全球典範。
樊錦詩説,她初到敦煌時,條件非常艱苦,喝鹹水、睡土炕,風沙瀰漫,但她沒有離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這是莫高窟的獨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職業操守。”
樊錦詩説,改革開放40年來,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和管理事業,以及文化藝術的弘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在全國文博系統率先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文物本體及其賦存環境進入科學保護時期等。
進入21世紀,莫高窟旅遊開放和保護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讓遊客看不行,看壞文物也不行。”樊錦詩説,她持續思考、辯證分析。在科學監測分析的基礎上,敦煌研究院創新設計出“數字電影+實體洞窟”的預約制,實現了保護和利用的雙贏。
“轉眼半個多世紀了,莫高窟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白天想的是敦煌,晚上夢到的還是敦煌。我80歲了,能為敦煌做事,無怨無悔!”樊錦詩説。
樊錦詩建議,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不要被“蠅頭小利”吸引頻繁跳槽,而應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實現自我價值。
兩個多小時的宣講,讓600多名與會師生深受感動。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生尹璐瑤説:“樊老師20多歲來到敦煌時風沙滿面,但她不懼艱苦,堅守至今。現在我們生活在陽光下,環境很好,更應該好好努力,踏踏實實做學問,盡最大努力保護敦煌。”(張玉潔)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