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系統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9年找到古沉船78艘

時間:2015年01月26日 13: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系統性水下考古第一人9年找到古沉船78艘

  考古潛水人員探測沉船基地,圖為去年發現綠島一號作業。圖:臺灣《聯合報》

  “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華是臺灣系統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圖: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不少人類文明秘寶沉埋海中,卻無人知。半世紀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繼陸上考古後,積極發展水下考古,讓這片沉默的歷史發聲,臺灣則遲至近20年才有作為。臺灣“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華是臺灣系統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開創臺灣水下考古,臧振華回想,或許跟他一甲子前隨父母從大陸渡海來臺有關:幼時經歷顛簸海路,他上船從不暈,“我的人生旅程,可能那時就鋪下。”臧振華研究考古逾40年,長年呼籲當局注重水下考古卻罕獲回應,直到9年前才受“文建會”委託調查水下遺産。

  他率隊到澎湖、臺南安平、東沙環礁、綠島,至今發現78艘宋代、清代、二戰時期的沉船,包括清代中晚期航行兩岸的貨船、1892年滿載板球選手不幸沉沒的英國蒸汽船,還有大陸首批建造的西式船、1895年甲午戰爭時沉沒的廣丙艦等,猶如打開貿易史、遷移史、航海史、戰爭史的鑰匙。

  水下考古複雜度遠超過陸上,臧振華説,茫茫大海要找歷史寶物,考古人員須同時透過海難紀錄及海軍檔案等歷史文獻、訪談漁民與船老大並研究其航海記事簿、調查暗礁多的自然環境等,才能經由地理資訊系統交叉篩選出沉船“敏感區”。

  臧振華説,沉船處往往是天然魚礁,猶如漁民“海裏的電冰箱”,需要魚就去釣,若非充分信任,漁民往往不願提供;就算取得,多暗礁處對考古也挑戰極大,不但探測船易觸礁,海流也強勁不定,但對考古人員來説,最危險的地方寶物最多。

  由於潛水有年齡、體力等限制,目前多由在船上的考古人員搭配專業潛水員。臧振華説,所有隊員訓練最基本的就是“經手倫理”不能把古物放口袋,也得保守工作機密,以免有心人跟在後面下海,發現寶物的第二天就被盜走。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