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假日的臺大研究室,陸生聚在一起討論功課。(圖片來自臺媒)
台灣網10月11日消息 受少子化、大學招生不足等因素影響,臺灣不少高校擴大對島外招生。而在文化、地理差距最小的陸生,成為各大高校爭搶的對象,而無需學位,申請寬鬆、自費學習的短期進修生,則成為臺灣各大高校的最愛。
據臺媒報道,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臺灣大專校院新生核定招收32.4萬人,但僅25萬8771人註冊,註冊率只有79.8%,161所大學有36所註冊率低於7成,佔比22%;2014年第一學期據知也有40、50所學校招生不滿6成。
為了填補學生來源,各校不約而同從境外學生著手。2013年大學境外生7.8萬人,有學位的陸生僅3554人,港澳僑生1萬7055人,不拿學位的大陸進修生2萬1233人,比2006年的448人成長驚人,一躍成為島外生的最大族群。以2013年數據來看,臺灣高校大一25萬新生中就有2萬多名大陸進修生,佔比將近10%,預估2014年學年度將超過3萬人。
臺灣媒體常提到的“陸生”分為三種:學位生、交換生和進修生。學位生是經過正式入學渠道申請赴臺,因為有“三限六不”等限制,2011年以來招生情況只能説是“尚可”,4年加起來不過,二技陸生招生成績更是慘澹,2年總計不到200人。
交換生是指兩岸高校合作,雙方互派同等人數的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交換生資格審查嚴格,常常伴隨面試和筆試。進修生則不需要高校互派學生,只要兩岸高校有合作協議,申請政策大為寬鬆。
交換生需要本校提供學校獎學金、機票等補助。進修生因屬於自費生,即可增加臺灣高校學生人數、學校收入又保住老師工作機會甚至延遲學校解散時限,因此成為臺灣學校力爭的對象。(台灣網 普燕)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