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畫家醞釀22年 花2年將水滸109將盡入水墨

2017年07月07日 07:32:11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裏講了108位將士聚義梁山的故事,如今,有一位諸暨畫家,用了2年時間,不光把108將用水墨的方式畫了下來,還多畫了一將:109將。

  他叫陳勵忠,今年65歲,諸暨楓橋人。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明代大畫家陳洪綬第13代族孫。同時,他也是楓橋三賢(王冕、楊維楨、陳洪綬)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日前,他的“水滸109將”水墨人物剛剛完成,109位英雄好漢除了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之外,還有托塔天王晁蓋。

  一提到陳洪綬,或許很多人都有印象,28歲時,他也畫過《水滸傳》裏的英雄好漢——《水滸葉子》。

  陳洪綬創作《水滸葉子》的起因,明代才子張岱在《陶庵夢憶·水滸牌》裏説得很明白:天啟五年(1625年),周孔嘉來紹興租住于軒亭之北,他通過張岱乞求陳洪綬為其畫畫出賣,以求生資。其實,陳洪綬也經常無米下鍋,卻答應了,他花了4個月,創作了一套《水滸葉子》送給周孔嘉。葉子類似撲克牌,是古人喝酒行令的娛樂工具,紙牌上有人物典故,行令時抽牌按圖解意而飲,往往能得酒外之趣。

  陳洪綬畫了40位梁山好漢,出神入化,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歡,對清代的人物畫影響極大,在中國古代以帝王將相、神仙仕女為主角的人物畫中,可以説是開天闢地第一遭。作為單線白描的人物畫,《水滸葉子》已經成為《水滸傳》諸多版本的插圖和一些民間藝術的藍本,後世的水滸題材繪畫,皆從中汲取精華。

  作為陳洪綬的後人,陳勵忠比別人更多了一份責任。他説,陳洪綬只畫了40位,他想完成先輩未竟的事業。

  但是,為什麼要多畫一位晁蓋?

  他認為,晁蓋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雖然沒被列入一百零八將,可他是宋江的前任首領,性格和膽識也深受讀者喜愛和推崇。所以,我也把他畫了進去。”

  陳勵忠拿出了一本水滸人物形象摘記本。記者一看,最早的記錄是1995年,足足寫了22年。也就是説,他22年前就在醞釀水滸人物畫了。

  其實,他有一段特殊的經歷。

  年輕時,陳勵忠靠擺地攤賣字畫的方式養家糊口,一擺就是20多年,但他並不忌諱這段經歷,反而視為人生的“在別處”。他説,與攤友們聊天南海北,聊書法繪畫,聊著聊著,他索性當場用筆墨説服聽者。漸漸地,他對於山水之氣,雲霧之色,有了積累,也浸入了自己對人生的注解。

  2011年起,陳勵忠受鐵道部邀請,為武廣高鐵沿線的6個貴賓室創作巨型國畫,比如衡山站的《山光雲影共增輝》和《山色秀可餐》、咸寧站的《松山迎客圖》、韶關站的《南國紅棉》、清遠站的《旭日東昇》等等。而這個機會,是他自己爭取來的,在考試中從375位畫家中脫穎而出,拿下第一名。

  “堅持”這個詞,在陳勵忠的人生軌跡裏,始終是個關鍵詞,包括《水滸傳》的創作。

  古往今來,以水滸為題材的繪畫有很多,但完整表現108將的畫家卻很少。除了人物眾多之外,每個人物在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形象定位和神情。為此,陳勵忠手寫了170多頁的人物分析。“小到兵器、衣飾、飲食喜好,大到生活習性、語言特色、性格邏輯都得細加甄別、仔細研判。大量由小及大、由簡入繁的創作草圖,也是整個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陳勵忠説。

  他這樣寫:“李逵: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係。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天蓬惡煞下雲梯。武松: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毛渾如刷漆……”

  看來,陳勵忠不只是畫畫,畫人,更是畫心。(通訊員 馮鐵堯 王平 本報記者 馬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