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史學界研究顯示:二戰期間日軍所設“慰安所”規模驚人

2017年07月06日 09:51: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南京7月5日電(記者 申冉)5日,日軍“慰安婦”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來自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歷史專家近30人在會上進行了深入討論。據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二戰期間日軍開辦的為日本軍隊服務的“慰安所”數量驚人,規模遠超此前學界掌握的數據。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公佈了一批中韓兩國新發現的“慰安婦”資料及研究成果。其中,浙江省金華市檔案館館藏的一份戰時檔案——《金華雞林會會則及名簿》(下文簡稱《名簿》),經過專家翻譯解讀,成為了二戰期間日軍大規模建立“慰安所”、強徵“慰安婦”、實施“慰安婦”制度的重要鐵證。

  據浙江省金華市檔案局(館)長陳艷艷介紹,該館從館藏民國檔案中找到了這7份與慰安婦相關的檔案,受到了史學界關注。“尤其是《名簿》,這是一份由金華縣官員陳斌福于1945年1月16日呈文給當時金華縣長蔣一鳴的官方承認文件。在這份《名簿》中,詳細記錄了有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的人員210人,其中恰恰隱藏了日軍建立性奴隸制度的資訊。”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館長蘇智良告訴記者,“‘雞林’是古代新羅國的國號,當時的朝鮮人同鄉會多以‘雞林’為名。對該文件的剖析可對戰爭後期金華地區的朝鮮人概況,尤其是《名薄》所載的日軍慰安所分佈狀況有清晰認識。”

  在這份名簿上,記者看到約百餘位年齡在“二十歲”上下的、朝鮮女性姓名的會員名錄,職業均未註明,這些人員的居住地則與一些職業明確寫著“慰安所主”或者“菊水主”“金泉館主”等別稱的人員所居住處地址相同。

  “這些女性與慰安所所主的從屬關係,是十分清楚的。”蘇智良解釋,這部分沒有標明職業的女性,可以認定為是慰安所裏的“慰安婦”。

  蘇智良注意到,這份《名簿》中推斷為“慰安婦”的人數高達135人,佔當時身處金華的雞林會朝鮮人的64%;而根據《名簿》資訊,金華地區的朝鮮“慰安婦”慰安所數量已經多達10個,這個數字還沒有算上中國“慰安婦”慰安所,“僅在金華這樣一個民國時期的小城裏,日軍所建的‘慰安所’規模和‘慰安婦’人數就很驚人了。那麼從全國乃至於整個東亞地區來看,這個比例遠超此前學界所掌握的數據。”

  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李信澈在會上表示,在韓國國內也陸續發現了很多類似的名錄,包括在泰國去年也發現了200多名“慰安婦”的名單,這些歷史資料非常重要,是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東亞地區所犯罪行的鐵證。“日本政府銷毀了很多二戰期間的罪證資料,現在他們認為沒有證據證明‘慰安婦’這段罪惡歷史,而通過東亞各國的陸續發現和研究,將積累更多明晰的文本證據支援學界的研究,證實日軍的罪行。”

  李信澈認為,除了更多地挖掘史料,目前更迫切的是收集更多“慰安婦”受害者的“人證”,“這是讓‘慰安婦’恢復名譽的關鍵環節,我們應和受害者一起努力,讓日本政府儘快承認這段罪惡歷史。”

  蘇智良也坦言,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慰安婦”受害倖存者僅剩下15位尚在人世,僅今年上半年就去世了4位,“留給我們記錄受害證詞的時間非常緊迫。”(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