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桂餅製作現場吸引小學生觀看。 林艷華 攝
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吸引眾多參觀者。 林艷華 攝
中新網貴港5月18日電(記者 林艷華)5月18日是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2015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天,廣西主場城市活動在千年古郡貴港市舉行,包括民間藝術表演、民族民俗文物陳列、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羅泊灣漢墓出圖精品“翔鷺紋銅鼓”特展、民間瑰寶——歷代楹聯匾額精粹展等形式多樣、地方特色濃郁的主題活動,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觀賞。
今年的主場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貴港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廣西文化廳廳長黃宇、貴港市市長李新元出席當天的啟動儀式,並共同啟動2015年廣西(貴港)5.18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城市活動“希望之光”按鈕。啟動儀式上,廣西文化廳為44家廣西百家博物館建設項目和廣西博物館協會專業委員會進行授牌,為首屆“廣西文博十佳講解員”頒獎。
貴港市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郡新城,20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嶺南三郡,其中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就設在貴港。貴港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産,主要有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古墓葬和館藏文物等,是歷史上貴港先民經濟生産、宗教信仰和生活民俗習慣的實物見證,全市有各級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9處。
1976年發掘的貴縣羅泊灣1號漢墓是貴港市較有代表性的文物保護單位。該墓是一座比較大型的豎穴土坑木槨墓,是目前為止廣西境內發掘的最大漢墓。該墓主人很可能是當時地方機構的最高官吏或王侯一級人物。該墓葬出土文物種類多,有陶器、銅器、金器、漆器、木簡、植物種實等等;數量大,出土文物1000余件;工藝精,許多器物上或刻或繪或雕精美的圖案。“翔鷺紋銅鼓”就是這些文物精品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近年來廣西各地興起建設博物館的新高潮,極大地促進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目前,廣西共有博物館168座,其中國有119座,非國有博物館49座。2014年,廣西博物館共舉辦展覽421個,觀眾人數達到1491萬人。今年,廣西各地博物館將圍繞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開展138項教育活動和展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