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吳王余眜劍“亮劍”蘇州 75字銘文完好無缺

時間:2015年05月19日 0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吳王余眜劍“亮劍”蘇州75字銘文完好無缺

  圖為蘇州博物館新入藏的吳王余眜劍正式“亮劍”。 王思哲 攝

  中新網南京5月18日電 (王思哲)18日,蘇州博物館新入藏的吳王余眜劍正式“亮劍”,並與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藏的另一柄吳王余眜劍(又稱魯迅路劍),一同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兵與禮——吳王余眜劍特展”。

  本次蘇州博物館新入藏的吳王余眜劍,長57.5釐米,寬4.8釐米,一字窄格,圓首,圓莖帶箍,寬斜從,中部起脊,雙刃弧曲,有束腰。保存基本完好。最為珍奇的是,其上鑄有兩行銘文,每行三十七、八字,共75字,且銘文完好無缺。

  蘇州博物館副館長程義介紹,吳王余眜劍目前就發現了這兩把,並且它們的銘文都特別長,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藏的吳王余眜劍有四十多個字,而蘇州博物館新入藏的吳王余眜劍比它還要長,有七十多個字,是目前所見劍類兵器中銘文最多的一柄。

  “這些銘文的內容非常關鍵,裏面涉及很多吳、越、楚三國之間的交往和打仗。”程義表示,這些內容和《左傳》和《史記》相互印證,特別是兩把余眜劍放在一塊,使得銘文內容能夠相互彌補,對研究當時的歷史和謎團意義重大。

  當日“亮劍”現場,蘇州博物館還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鑒定委員李學勤,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等十余位國內青銅文物鑒定與研究方面最為權威的專家學者一同見證。

  李學勤介紹,他在北京參與了這把新獲得余眜劍的鑒定工作,對這把劍上有這麼多銘文表示驚奇,“像這樣尺寸的,一把並不是最大的這樣一把劍,上邊能有這麼多的銘文,而且銘文內容這麼重要,而且時代相對説起來也是相當的早,在這種類型的劍裏面,這個完全出乎想像。”

  與李學勤的感受一樣,李伯謙也覺得這把余眜劍是他印象中,劍上鑄著銘文最多的一把,同時也記錄了很多重要的歷史,“不僅是記載了他的父親叫什麼,哥哥叫什麼,他怎麼繼位的,然後説他參與了哪些重要的戰爭,伐麻、伐楚、伐越等等。”

  此外,新入藏蘇州博物館的吳王余眜劍銘文中,工吳王之後的姑讎一詞,是第一次出現在銘文中,其含義目前尚未研究清楚,但其讀音和“姑蘇”有很大的相似度,研究者多以為是姑蘇的早期寫法,對此專家學者還在進一步論證當中。(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