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曾中山創作的作品《歡樂的響午(現代重彩)》 宋秀傑 攝
著名畫家曾中山創作的作品《鐵龍過萬山(中國畫)》 宋秀傑 攝
著名畫家曾中山在其愛人楊幸福的陪伴下精心創作 宋秀傑 攝
中新網惠州5月18日電 題:著名畫家曾中山與彌勒佛“笑佛”的情緣
作者 宋秀傑 李春鳳
“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張口而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這對發人深思的妙聯,本是古人對彌勒“笑佛”的描述,然而在鍾情彌勒“笑佛”人物創作的著名畫家曾中山身上,亦得到充分的體現。
5月18日,記者在廣東惠東縣曾中山充滿書畫藝術氣息的住所裏,釆訪了他本人和目睹了他創作的一幅幅生龍活現的“笑佛”,並聽他講述自己與彌勒佛“笑佛”的情緣。
包容是他潛心創作的動力
曾中山説,按照民間的傳説,彌勒佛大腹而有肚量,能包容天下難容之事。作為一個人來説,無論對人、對事,都應該有肚量,也就是要有一個平常心、包容心,這樣,無論做任何事情才會成功。
自幼酷愛美術的他,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學畫畫了,他創作的第一張畫就是彌勒“笑佛”。他説,自己讀的書不多,因父親的政治成份問題,很早就迫於無奈輟學了,年紀小小便在社會上打拼,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一天,他因自己開辦廣告公司遇到不少煩心事,並且有數百萬元的款項一直沒辦法收回來,感到很困惑,就到寺廟去拜佛,他一走進廟堂,就有一尊彌勒佛向他笑,頓時壓在他心底的煩惱就“煙消雲散”了,回到家就埋頭創作彌勒“笑佛”的形象,每當創作完一幅,心情就格外“亮堂”。從此,他精心創作彌勒“笑佛”繪畫作品的興趣一直“收不了筆”。
多年來,他走遍了全國各地名剎古寺與道觀,專心創作“笑佛”的形象。在他的畫室裏和住所裏,到處都是一幅幅張口大笑的彌勒形象。一位到過曾中山畫室的朋友説,每次來到他的畫室,看到那麼多哈哈笑臉,所有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
也就是與彌勒佛“笑佛”的情緣,曾中山無論經歷過多少的坎坷曲折,他依舊以憨厚可掬的姿態、以海納百川的“肚量”接納一切。
妻子楊幸福説,曾中山是個勤勞體貼的好丈夫,而且待人、待物很慷慨和包容,不急躁的性格與他潛心創作“笑佛”的喜好有很大關係。
包容造就了他的藝術人生
曾中山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他不但鍾情于彌勒佛的創作,而且還善長山水畫、花鳥畫的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美展。其中,在2014年,他創作的作品《暖冬》不但入選了國家畫院結業作品展並結集出版,而且他創作的作品《小憩》還入選了國家畫院院慶十週年美術作品展並結集出版。
據了解,曾中山是廣東河源市紫金縣人,是國家畫院現代重彩工作室畫家、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院士。今年3月14日至25日,曾中山在廣東惠州市惠東縣舉辦了個人畫展,共展出近百幅作品,期間有不少從全國各地和港澳臺慕名而來的書畫愛好者、收藏家,都十分觀賞他的彌勒作品,畫展結束後,有數十張彌勒作品被港澳臺客商收藏。
曾中山説,廣東惠州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這裡不但是他的第二故鄉,而且還是他創作的處女地、發展地。因此,包容造就了他的藝術人生,他希望“彌勒”文化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快樂。
著名畫家、廣東惠州東坡書畫院院長梁力文稱,他十五歲就與曾中山老師學畫畫,曾中山老師是他的啟蒙老師,待人特別和藹,對他幫助很大。當時山區縣城買不到宣紙,曾中山老師專門從廣州購回送給梁力文的。梁力文認為曾中山老師的作品取材于生活,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以貼近心靈的親切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