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河北70歲老人6年寫百萬字村志 記錄2400年村史

時間:2015年05月19日 08:04 來源:燕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個參與者(左為龔小元)都為這本書付出很多心血。本報記者 閆志國 攝

  ■龔小元自己製作的圖表。

  ■《南董古鎮志》和《南董姓氏族譜》。

  “1940年,龔進銀購買了全村第一輛自行車。”“1975年,董夢謙買回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近日,70歲的退休老人龔小元嘔心瀝血6年編寫的村志成書出版,洋洋灑灑100萬字的筆墨讓老家藁城南董村2400年的歷史浮出水面,結束了村民代代傳頌、口口相傳的歷史,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專家表示,這本《南董古鎮志》很接地氣,是省內編修最詳實的村志之一,它的規範和嚴謹也具有借鑒意義。村志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源泉,呼籲有條件的村莊進行搶救性編修。

  □本報首席記者 謝鑫名

  事件

  百萬字村志記錄南董村2400年曆史

  眼前這本書,封面設計大氣飽滿,紙張硬度十足、手感細膩,是什麼高大上的書籍?

  它只是一本村志——《南董古鎮志》,如果你驚嘆它緣何這般“土豪”,那麼仔細看下去,你還會驚嘆不止。

  它記錄了南董村2400年曆史,從西元前400年南董建村,到2014年年底。

  它共有498頁、百萬餘字,運用述、記、志、傳、圖、表、錄七種體裁,規範而嚴謹。

  它承載了南董村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共有18章、115節、240個條目,包羅萬象。大到國家政策、法規,小到村中點滴小事,應有盡有,被村民稱為“百科全書”,就連各個年代的古謠,也都列在其中,“悠悠中華數千冬,古謠新調唱不清。直隸省、藁城縣,八大鎮裏數南董。”

  它還“曝光”農家小事:1949年2月,村民龔黑小參加了解放太原戰役,戰場負傷……1954年10月,村民楊振芳攜全家從安新縣南清村遷來南董定居……1963年12月,村民家家通上了電……1979年4月,劉蘭芳播講評書《岳飛傳》,風靡全村,村民們為收聽方便,有200余戶家庭新買了收音機……1981年5月,肝病流行,全村發病17例……2006年1月,農業稅取消,使南董村民當年受益21萬元,每人平均67.2元……

  這本村志以村落的發展折射祖國歷史變遷,尤其折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其中志裏面有一表:南董村民主要年份家電擁有量統計表。列出了洗衣機數量的變化:1978年全村有7台;1988年全村有145台;1998年全村有525台;2010年全村有735台,洗衣機幾乎在全村普及。

  講述

  村民出資 龔小元被請來編修村志

  這本大氣的村志出自誰手?南董村民豎起大拇指説:“還能是誰?龔小元唄!”龔小元現年70歲,做過教師,當過鄉鎮黨委書記、縣文化局長。2005年退休後,人老心不老,習慣了文字工作的他仍筆耕不輟,2006年出版30余萬字的文學專著《龔小元文集》;2007年至2009年主編了36萬字的《藁城市軍事志》。

  記者近日在龔小元家見到他,雖説已是古稀之人,但他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説起編修村志的事,他像孩子一樣興致勃勃地打開話匣子。

  早在2007年,龔小元便思考如何給家鄉編寫一部村志。南董村是一個千年古鎮,經濟繁榮,文化積澱豐厚,曾涌現出許多堪留史冊的英模人物和悲壯故事。然而這些歷史從來沒有付諸文字,只是口頭相傳。

  熱心的龔小元決定有生之年,一定要幫家鄉編修村志。

  2009年正月初五,這個機會“從天而降”。他正吃飯呢,突然接到南董村支書打來電話,對方讓他回家鄉編寫村志。

  他風風火火趕到南董村委會,“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已到齊。村支書把《編纂<南董古鎮志>倡議書》文稿發給大家。修村志的倡議是兩位村民發起的,他們一個是退休幹部,一個是企業老總,為回報鄉親,每人願出資15萬,為家鄉編修村志。

  會上,成立了《南董古鎮志》編輯部,由龔小元牽頭,負責志書資料蒐集和編輯、撰寫工作。

  手稿寫了7000頁

  摞起足有半米高

  編修村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龔小元團隊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

  首先,他確定篇目設計的指導思想:把南董村自然、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和現狀全面記述下來,要橫不缺項,縱不斷線,包羅萬象。按這個指導思想,他耗時45天,才定下篇目提綱。

  其次,資料是志書的生命。初期龔小元等人把工作觸角伸向22個縣直部門、14個社直單位及每個村民家。因時間久遠,有些資料蒐集起來十分困難,有的在檔案部門找到了線索,但原件不能帶回,只能日復一日地去謄抄。

  有的內容支離破碎,需要往返多次。全村約800農戶家庭,他們全部走遍,無一遺漏,有的甚至去四五次。同時,組織事件親歷者召開座談會,蒐集群體記憶,這樣的座談會共召開37次。走訪調查共獲得原始資料250余萬字,為村志編纂奠定了豐厚的資料基礎。

  龔小元雖年事已高,但也得超負荷工作。他不會用電腦,不會從電腦上查閱資料。有時非查不可,就四處請人幫忙。多數情況下就翻新買的《辭海》,六年下來《辭海》已翻得破破爛爛。不會用電腦,志稿只有手寫。他每寫滿一本稿紙(100頁,約4萬字),就送給打字員列印。列印好了,取回列印稿校對。校對時還要修改,他總是自己校對,再送給打字員修正。這樣反覆三遍,才算定稿。他花100元買了70本方格稿紙,到2012年底脫稿時已全部用完,他的手寫稿厚度也“長”到半米高。

  1998年龔小元突發腦血栓,“栓”的部位是右臂,出院後兩年不能握筆寫字。後來鍛鍊得能寫字了,但很慢。

  慢,就用時間彌補。在村志撰寫期間,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志稿上。寫作高峰期時,多半早晨4點鐘起床,趁精力充沛寫幾個小時,下午再寫幾個小時。有時寫得頭腦發漲,眼前像蒙了一層霧,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他身體不好,隨時都可能“出問題”,而一旦“出問題”,修村志就可能半途而廢,這決不是他想看到的。畢竟寫村志“功在當代,利在韆鞦”,他只有“只爭朝夕”!

  如此,經過6年的嘔心瀝血,《南村古鎮志》終於完成並出版。

  村民:親切、接地氣

  近日,南董村委會將村志分發到戶,還郵寄給在外工作或經商的村民,大家對這本書反響強烈,村民直呼讀著親切、接地氣。

  河北貯昊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銀鎖是南董村人,早在幾十年前就到外面工作。他為村志編修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從蒐集資料到編輯出版,都離不開他的努力。拿到這本書後,他激動地説,這本書成了他回憶故鄉的精神寄託,對於了解故鄉和故鄉人有著很大幫助,“有了它才發現,原來我的故鄉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李銀鎖了解到,因為編修村志,離別故鄉幾十年甚至遠離故鄉到國外的人,聽聞故鄉修史也紛紛趕回故鄉探望,“村志是我們大家的歷史,每個村民都責無旁貸,它增強了我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許多因村志而歸鄉的商人,不忘故鄉的鄉情,有的還要對故鄉進行投資。

  此外,村志記錄了歷史長河中的村中名人,給村裏的年輕人提供了學習和奮鬥的榜樣,同時,年輕人還能從村志中繼承好的村風村俗、家風家訓。

  專家:規範、嚴謹、翔實 村志水準省內一流

  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介紹,龔小元主編的這本村志他看過了,這是石家莊一帶少見的一本大書,在河北省範圍內也是一流的村志,也是河北省範圍內最詳實的村志之一。所以在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表彰中,《南董古鎮志》被評為首屆河北省優秀村鎮史志。

  這本村志資料極其詳實、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見在編修時是下了極大功夫的。它不僅記錄一個村莊2400年的歷史,尤其詳盡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南董村數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幾十年以後對於了解研究冀中平原村落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很大的價值。編村志要發揚龔小元精神,學習效倣《南董古鎮志》的規範、嚴謹、詳實。

  還有專家表示,村志是中華歷史與文化的源泉,不過現實情況是編修村志的村鎮很少,而且那些見證村鎮歷史的老人已不多,所以這位專家呼籲有條件的村落要進行搶救性編修。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