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不文明參觀行為仍難禁絕
時間:2015年05月18日 08:55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上官雲)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所謂博物館,一般指保存了各類物質或非物質遺産,並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博物館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來,參觀時的不文明舉止卻屢見報端,如何找准保護文物與文明參觀之間的平衡點,越來越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現象:觸摸池內海星被“摸死” 文物石刻遭刻字
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對文明旅行、文明參觀重視程度的提高,諸如“文物上刻字”等不文明行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仍會有不和諧因素出現,不久前“海星被摸死”的新聞便是一例。
正式開門迎客僅數周的上海自然博物館頗受觀眾熱捧,客流量屢迎新高。但據多家媒體報道,由於個別遊客的不文明參觀行為,館中出現了科莫多巨蜥標本爪子斷裂、海水觸摸池海星死亡的現象,其中海星的死亡更多的是因為被遊客抓出水池合影所致。
而就在“五一”小長假之際,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文物岳飛書《前出師表》石刻,被人用硬物在方石的空白處劃上“路X國一遊”等字眼。據悉,目前武侯祠博物館已經聯絡相關部門對此事件進行調查處理,也將對石刻進行修復。博物館工作人員則表示,希望遊客文明參觀,尊重及保護文化遺産遺跡。
長久以來,更不斷有網友吐槽“參觀者在博物館內大聲喧嘩”、“跨越護欄”、“參觀時衣衫不整”、“拍照使用閃光燈”等種種行為,從吐槽的頻繁程度來看,發生在博物館中的不文明舉動,似乎已成為一個難以醫治的頑疾。
探訪:軍博展品遭遇“鹹豬手” 有參觀者跨入圍欄拍照
如果小長假時段參觀人數激增,導致博物館管理措施難以面面俱到,那麼雙休日的博物館又是何種狀態呢?5月16日,記者來到北京軍事博物館,恰逢軍博展覽大樓加固及改擴建工程啟動,基本陳列全部撤展,僅將大型武器裝備陳列于廣場供人參觀。
記者在現場看到,廣場上設有六個展區,陳列有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等各類武器裝備。軍博提供的資料介紹,其中包括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歷次革命戰爭中使用和繳獲的武器裝備等等。幾乎每個展區門口均設有提醒遊客“請勿吸煙”、“請勿觸摸展品”的標誌,但就在記者走訪的一個小時內,一些參觀者的不文明舉止屢見不鮮。
在一號展廳內,記者最先看到一架標識為“加拿大造U-6A ‘海狸’效用機”的陳列飛機遭到參觀者的“鹹豬手”: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兩名男遊客輪番跨入圍欄,手摸飛機擺出POSE合影,全然不顧一旁寫有“請愛護文物,請勿觸摸展品”字樣的提示牌。
轉至4號展廳,一家“蘇聯造烏米格—15教練機”也有同樣遭遇:一男一女兩位遊客分別上前手扶機翼拍照,全然不顧旁人異樣的目光。記者在幾個展廳中亦看到,不少陳列物品距離護欄很近,遊客觸手可及的部分已被摸得發亮。
直到記者臨近離開,才在展廳找到了一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陳列的展品均為原件,不是仿製品,“如果需要講解員引導遊覽的話,無論團體個人都要提前預約。”
討論:引導觀眾文明參觀需要雙管齊下
其實,類似博物館“海星被摸死”、“參觀者觸摸文物”之類的報道,著實已屬老生常談。即便一再被網友和媒體予以“差評”,但類似“到此一遊”的種種劣行仍在博物館不短上演,究竟該如何對之進行規範,成為一道擺在全社會面前的難題。
針對不文明參觀現象,曾有評論表示,這與博物館管理不到位有很大關係,但館方亦有難言之隱:工作人員再多,也很難做到無處不在,難免會有疏漏之處。同時也有網友指出,不文明參觀者的公德心和文明水準是不合格的,因為文明素質的修養在某種程度上更要靠自我管理、嚴格自律來體現。
有媒體撰文指出,該類問題如果從社會層面來思考,公民文明素養如何與現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與物質文明比翼齊飛,已經成為亟待破解的現實課題。而《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國家旅遊局公佈首批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等,都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加大外力強化約束、讓不文明行為付出代價固然是一種有效措施,但文明同樣需要有效引導。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常瑞卿此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引導觀眾文明參觀需要從制度建立和素質提升方面雙管齊下,“最重要的是,全社會要加強對文明參觀的宣傳,循序漸進地提高觀眾的個人素質,喚起他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 (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