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珍寶館頤和軒窗下曬著太陽、蜷成一團打盹兒的貓咪。王琎攝
實習記者 徐顥哲
昨天是農曆冬至,中午故宮博物院新浪官方微博上,就上傳了冬至主題的“紫禁城的物候”系列圖片,一小時即有數百條轉發。冬至時的紫禁城,當然會有寒風中依然恢弘的宮殿,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還有停在太和殿前漢白玉欄杆上的肥麻雀,以及在珍寶館頤和軒窗下曬著太陽、蜷成一團打盹兒的貓咪……照片拍攝者、故宮專職攝影師王琎用他的鏡頭,呈現出另一個維度的紫禁城。
“紫禁城的物候”是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上一個很受網友歡迎的欄目,以二十四節氣入手,每個節氣當日都會發送王琎拍的故宮照片,其中有些就是故宮中的花、樹、鳥、貓等動植物,並配上溫馨的文字。在王琎看來,照片記錄下每個節氣故宮動植物的變化,“能讓大家看到四季交替,感覺故宮是活的”。
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專職攝影師,王琎平日最主要的工作是給故宮館藏的文物拍照,而他開始拍攝“紫禁城的物候”,源於今年2月7日的那場“紫禁城初雪”。“一大早上班,趁還沒開放,我拍攝了一些紫禁城的雪景,沒想到發到微博上很受網友熱捧,一下子轉發了好幾千條。”王琎回憶。運營故宮官微的“小編”郭珽介紹,看到“紫禁城初雪”在微博上的熱度,就想到拍故宮實景來展現二十四節氣,於是故宮官微上的“紫禁城的物候”欄目應運而生。
在拍每組“紫禁城的物候”前,故宮博物院的微博運營團隊都會給王琎提出要求。負責微博運營的于壯説:“比如驚蟄到了,就會讓他儘量拍些宮裏的小動物,來體現春天的動感。”相比其他三個季節,植物都光禿禿的冬天其實最難拍好。離冬至還有好多天,王琎就滿紫禁城地溜達,尋找拍攝合適素材的靈感。在昨天發佈的冬至系列圖片裏,王琎用太和殿前正午的日晷來表現這個一年中白天最短的節氣,而那只曬太陽的貓咪更是被一位網友這樣評價:“喵星人都冷得成團了。”
拍片只是第一步,隨後的選片、修片和發佈,凝聚的是整個故宮微博運營團隊的心血。每張“紫禁城的物候”圖片上都標有節氣名,而選用的字體也大有講究,全部來自名家碑帖,比如圖片中的“冬至”二字就選自唐代書法家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而為了符合微博的看圖習慣,王琎特地選擇了豎片的構圖方式,“這樣能更好地展現故宮這個巨大建築群中小巧角落裏的美。”
在這個讀圖時代,網友參與互動的熱情讓故宮官微團隊的工作人員感到驚訝。今年3月26日,故宮官微發佈了一條有關清代報警設備“別拉”的微博,引來許多網友追問“怎麼報警”。“別拉”是位於太和門前廣場兩側的望柱欄杆,欄杆頂部的小圓洞與下面的仰蓮鑿通後,裏邊放置多枚石珠。有險情時,守衛人員用金屬小吹筒,從上面向洞裏吹氣,連珠互相碰撞發出響聲報警。3月27日,故宮官微趕快發佈了一條詳細的微博,並附上王琎拍攝的多角度“別拉”圖,最後被網友轉發了3000多次。
還有許多網友看到故宮官微上的“紫禁城的物候”,也忍不住來到紫禁城尋找王琎照片中的景致。為了增加與大家的互動,故宮的官微上又專門開闢了“愛上這座城”欄目,發佈普通遊客拍攝的故宮美圖。王琎感慨,紫禁城的美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如果大家不是像以前一樣走馬觀花,而是放慢腳步去觀察,一定會發現更美的故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