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微博書”能走多遠?
近日,在南京時尚人士中間掀起一股出書熱。不少市民通過專業網站的一站式服務,將個人原創微博進行編輯,通過簡單幾步,自動排版後印製成書,而價格根據頁數在幾十元至數百元之間。
曾幾何時,出書是作家的特權,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因為出書需通過選題申報、三審三校、配發書號等嚴格步驟,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往往有印數門檻,動輒需要數萬元出版費。如今有了數字出版,普通人可以一圓“出書夢”了。而“微博書”不受題材限制,價格較為低廉,製作流程又不複雜,出版時間也快捷,自然能滿足普通百姓出書或留念的需求。但筆者以為,有需求並不意味著“微博書”就能成為一種新的出書模式而被廣泛地複製。
微博內容自由散亂,具有碎片化、口語化特點,內容也可能不嚴謹、甚至某些價值觀可能都值得商榷,出書意義不大。不排除有些微博的確“高大上” ,比如網路大V,但他們又何需通過出版“微博書”來過“出書癮”呢?實際上,多數普通人的微博,要麼純屬個人吐槽,要麼傳遞時效性極強的資訊,要麼摘編他人語錄、微博或媒體新聞,往往是“短、平、快”的産物。而從著作權角度看,他人原創微博,尤其是有思想藝術價值的微小説、微散文、微童話或微詩歌等,是微博主的勞動創作成果,轉發就涉嫌侵權,更不要説用來出書。
由此觀之,碎片化的“微博書”或許只能新鮮一時,很難長久。正如網友所言:微博本來能在網上輕鬆讀到,何必多此一舉出書?如今,社交媒體更新換代較快,微博到底能走多遠尚存變數, “微博書”的命運也可想而知。普通百姓想出一本個性化的“微博書” ,玩玩可以,千萬不要自我意識膨脹,一定要出版成百上千冊,結果卻成了“文化垃圾” 。一些名人、網路大V也不必熱衷於將微博內容集結成書,畢竟網路上速成的東西,其持久性堪虞,出書同樣意義不大。
此外,“微博書”是不是出版物,新聞出版部門現在還難以界定。這就給監管部門提了個醒:要儘快建立一定的規範,促使提供“微印”業務的數字出版商或網站,對“微博書”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免得那些內容不嚴謹、價值觀不正確,甚至存在迷信、色情、暴力、侵權等現象的“微博書” ,被人們拿來自娛自樂,以及互相流傳。
何勇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