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陜西一次改動了十四處地名,簡化後的地名想讀錯都難。
日前,一份名為《中國最易讀錯地名》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陜西的“汧陽”、“吳堡”和“鄠縣”等名列其中。文章作者很貼心地為這三縣標注上了正確的讀法,但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汧陽”和“鄠縣”早已改成了“千陽”和“戶縣”,已經不存在閱讀障礙。
郭沫若:(改名)大家都感到方便
“鄠縣、盩厔、鄜縣、沔縣、郿縣、醴泉……”説起容易讀錯的地名,網友“wtfisthis”又列舉出了一些陜西的地名。不過隨著上世紀國家推行簡化字,這些地名由難讀的生僻字變為常用字,讀錯反倒成了難事。
為什麼要改名?這要從1964年郭沫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説起。在這篇名為《日本的漢字改革和文字機械化》的專論中,郭沫若指出“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請把它們改換成同音的常用字。如‘酆都’已改為‘豐都’,‘雩都’已改為‘于都’,‘鳛水’已改為‘習水’……大家都感到方便。”
鄜縣:“夫”變“富”連讀音都變了
胡喬木看到這篇文章後,便給原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劉瀾濤寫了一封信説,信中指出陜西就有不少難認難讀難寫的生僻地名字,建議帶頭改一改。隨後,胡喬木的這封信被轉給了時任中共陜西省委第一書記的張德生,他閱後立刻批示省民政廳辦理。
據當時在陜西省教育廳文字改革辦公室工作的李平老人回憶,大概是那年六七月間,省民政廳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他,雙方列出了15個需要改正的陜西地名,然後分頭去找縣上的負責人談。
按“換字不變音”的原則,鄜縣原擬改為夫縣。但該縣負責人覺得不好,便換成了四聲的“富”字。而葭縣縣長對改成佳縣非常滿意,説佳字好讀好寫,意思又好。
虢鎮級別太低 不夠國家批准層級
1964年9月9日《陜西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為減輕群眾和兒童學習使用文字時的負擔,國務院批准我省14個生僻地名改為常用字”這一重大消息。
“陜西生僻地名改常用字”一覽
商雒 | 商洛 |
郿縣 | 眉縣 |
醴泉 | 禮泉 |
郃陽 | 合陽 |
鄠縣 | 戶縣 |
雒南 | 洛南 |
邠縣 | 彬縣 |
鄜縣 | 富縣 |
葭縣 | 佳縣 |
沔縣 | 勉縣 |
栒邑 | 旬邑 |
洵陽 | 旬陽 |
汧陽 | 千陽 |
盩厔 | 周至 |
一次改動十四處地名,在全國也就只有陜西。網友“wtfisthis”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這些名字本身就是一段歷史。而得名于古國“虢國”的虢鎮,因為級別低於縣級,達不到國務院批准的層級,所以被打回了陜西省。不知為何,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動。(記者 敬澤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