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豫劇《楊開慧》的詩意表達

時間:2014年01月26日 09:5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與朋友一起走進會堂,看豫劇《楊開慧》。幾十年來,看過了多少臺歌頌楊開慧的戲曲作品,唯有它與眾不同。它的與眾不同在於它用詩的語匯塑造了一個比較真實的楊開慧形象。演出不僅在我欣賞的過程中讓我胸中掀起一個個波瀾,而且讓我在離開劇場後陷入長時間的思索,久久不能自已。

  我讚賞豫劇《楊開慧》對於楊開慧和毛澤東形象的塑造。

  作品沒有把楊開慧著意塑造成一個天生的革命者,沒有像一般作品那樣,強調她和他有著一樣高的革命理想,“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而是像一般人的戀愛一樣,愛上了他這個人,“愛是説不清的”,她愛他,愛他的一切,當然也就愛了他投身的事業。據有關材料,她曾經是一個獨身主義者,她遇上了他,受他個人魅力的吸引,毅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我甚至覺得她愛不愛他投身的事業也不重要,她瘋狂地愛他這個人,而且愛到了極致,為了他,她不怕受盡人間磨難,為了他,她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這就足夠了!

  或許會有人認為這不是楊開慧,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先烈,我恰恰認為,豫劇《楊開慧》塑造的“這一個”,因為她的思想和我們普通人相通,她的行為能夠為我們普通人所理解,反而更真實,更可信,因此也就更感人!

  我讚賞製作方採取的這種隊伍組織方式:河南澤華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三個單位——投資、研究、演出(生産)三位一體,聯合成一個製作團隊,保證了創作階段的資金來源,保證了作品的理論、科技、文化含量,保證了生産階段的實驗園地。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從工業生産中抄來的“先進經驗”,而是戲曲創作在組織方式上的一種本體回歸。豫劇《楊開慧》的創作者們的理論指向分明是明確的,他們對戲曲藝術本體回歸的追求從創作隊伍的組織方式開始!

  我也讚賞創作者對這種題材的選擇和對時間節點的把握。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整個民族理性思維經過了幾十年的歷練,毛澤東等一代革命者的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也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澱,隨著一代偉人毛澤東漸漸走下神壇,漸漸復原了他真實的平凡的另一面,漸漸復原了一個真實的完整的人的形象,我們就有了塑造毛澤東等一代革命者的真實的藝術形象的可能。任何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任何一個思想流派(包括藝術流派)、任何一部經典作品的成功出世,無不與它出現的歷史節點的選擇有極大的關係。豫劇《楊開慧》選擇這時候推出,你不能不讚賞策劃者的歷史洞察力,它保證這部作品有了做大走遠的可能。

  我更讚賞編導們這種詩意的表達。導演李利宏本來就是一位詩人,他用詩的思維統帥自己的創作團隊,把詩的品格貫穿于整個創作過程。豫劇《楊開慧》的編導者在這裡給了我們一個詩化的毛澤東的形象,對於毛澤東的全部描述幾乎都運用了“詩”的語匯。“詩”用極少的筆墨塑造了一個真實的毛澤東的形象,當然“詩”在這裡的表現並不是具體的,而是寫意的,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真實的,同時也概括地再現了二十世紀初那種大革命時代湍急的狂風暴雨般的社會風潮。當然,“詩”在這裡同樣也是寫意的,其妙處在於,不知道需要你研究多少資料才能提煉出來的東西,“詩”只寥寥幾筆就把那種撲面而來的感覺給你樹立起來了。這可能就是“詩”的高明之處吧!

  寫楊開慧不能不寫毛澤東,毛澤東赫然在劇中出現,他這個人物註定是會喧賓奪主的。聰明的編導以這樣的敘事方式來呈現,不僅限制了毛澤東搶戲的行為,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寫意的詩的背景和楊開慧比較寫實的戲劇場面交替出現,給我的感覺是楊開慧在這樣一個詩的大背景前行動,不僅很好地深化了主題,也省卻了許多交代的筆墨,同時也給人更多美的享受。何中興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