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春節民俗知多少

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 民間“老例兒”知多少?

時間:2015年02月11日 11: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天津2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從1月31日起,迎來農曆一月,民間稱“正月”。那麼,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它有哪些趣味習俗呢?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對此進行了解釋。

  王來華介紹説,我國古代,以哪一個月作一年的第一個月,有時是隨著朝代的更換而變化的。

  據文獻資料記載,夏朝的夏曆把元月作為正月;商朝的殷曆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以夏曆的十月為端月,即十月初一為一年之始。這就是史書中通常所説的“夏朝建寅,商朝建醜,周朝建子,秦朝建亥”。

  漢武帝時期,恢復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並開始將春節固定在夏曆的正月初一,並由此逐漸昇華為民族節日。

  “正”一般讀作去聲,但奇怪的是“正月”的“正”卻讀作“長征”的“徵”字音,這是為什麼呢?

  據有關資料記載,因秦始皇姓贏名政,他嫌“正”字的讀音同他的名字同音,説是犯了忌諱,就下令把“正月”讀作“正(徵)月”。後來人們習慣了,就一直沿用到現在。當然,這種説法是否一定有道理,還需有關專家繼續考察。

  因為“正月裏來是新年”,所以正月裏有很多趣味習俗,比如拜年、遛百病、耍社火、送窮和迎財神、猜燈謎、鬧元宵等。除了這些習俗外,正月裏還有些“老例兒”,比如不剃頭、不買鞋、不結婚、不看病、不動針線、不出遠門、不搬家等。

  王來華表示,這些“老例兒”是民間長久積累下來的舊的風俗習慣,有的固然有迷信成分,但又不能全部簡單地視為封建迷信,它也體現了人們避邪趨吉、驅祟納福的心理。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更新,這些“老例兒”正在被打破,體現出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責任編輯:普燕]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