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95後寫在京“飄二代”中學生

2016年11月30日 08:55:31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飄二代》是我近幾年遇見的少有的驚喜之作。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畢業生王若衝,她用自己善感的心,敘寫了飄二代“李錦怡”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生活,竟然寫成了一部長篇小説。

  書裏有青春的一切,又遠不止於此——北京戶口、北京名校、考試黑幕、學霸自殺、黑色童年鑽石人生、官二代的綠燈、富二代的困惑、早戀懷孕……《飄二代》不僅是一部青春成長錄,也側面反映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映射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代人的生活:上世紀的理想主義精英、改革初期為夢想而漂泊在北上廣的飄一代、社會劇變中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新型教育下的學霸學渣們……這是飄二代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社會大變遷的時代。

  首先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説中各類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

  敘述者“我”——李錦怡,從幼兒園開始,就過著飄二代的生活。沒有北京戶口,卻求學于一所非富即貴的北京名校。她敏銳觀察著自己遇到的老師、家長、學霸、學渣、富二代、官二代……小説以李錦怡的所見所感徐徐展開。

  富二代王尚,叛逆而不乖張。她大氣、慷慨,講義氣,花了幾百萬給全校2000人換高級床舖,王尚真實坦誠,和閨蜜李錦怡聊自己幾億身家的爸爸,他的時間幾乎都用於喝酒應酬。雖然情人們對作為獨女的自己很關心,但其實都只是想借此和父親結婚,從而再生富二代,並以此獲得鉅額家財。官二代陳清苒,幾乎就是一個黑幕的代名詞。她學習並不優秀,但人長得漂亮,是學校接待外賓、對外交流等各種面子工程的寵兒,一路綠燈。

  我經常為書中的一些情緒打動,經常從中找到自己青春年月中某位師友的影子。相信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都能為這部作品共鳴,因為這不僅是一部青春成長錄,同時也記錄了中國社會的大變遷,映射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代人的生活——趙海闊代表了上世紀堅守的理想主義,林音和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飄一代,富二代和官二代為當代社會特權階層,鋼琴老師劉彧是黑色童年換取鑽石人生教育信條的第一代人,學霸學渣都是新型教育下的少年狀態的各種呈現……

  這些人物形象,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雖然也許作者自己並未刻意為之。小説隱約向我們提出很多需要思索的問題:城市化推進了人口流動,改革加劇了社會變化,貧富,教育,社會資源重新整合,可是,以城市戶籍為代表的資源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如何實現?學業和愛好真的是矛盾的嗎?成功和幸福是矛盾的嗎?我們需要用什麼教育方法來培養孩子?

  可以説,小説透過一位90後非京籍學生在北京的生活狀態,映射出中國社會幾代人的生活,也表達了對友誼、青春、夢想、人生和社會的種種思考。作者的筆觸是寫實的,也正因寫實,描述了夢想的艱難,現實的無奈,字裏行間有一種憂傷的悲情色彩。但這一切都不影響全書對生活的熱愛,追夢的勇氣——小説有很多戲劇性卻真實的描寫,帶給我們直面現實的積極力量:為北大清華自主招生名額差點走黑路的班主任張成遙,最後終於頂住各方壓力,堅守原則,尖子生們也守住了底線;飄二代的同學們,最後或出國,或被名校提前錄取……

  王若衝為我們奉獻了一部優秀的小説、紀實的社會學文本。在前輩作家熟悉于農村敘事,“文革”敘事,而新生代作家敘寫都市模式尚未成熟,青春文學又氾濫穿越、言情、武俠、二次元等虛幻作品的時候,若衝的嚴肅寫實青春文學,無疑是一股清流。作者以成年作家無法切入的當事人視角,無法還原的青春筆觸,紀實而嚴肅地寫下了中國都市化進程的這批少年人,他們在都市化進程中飄搖,在“黑色童年換取鑽石人生”的信條中成長。

  以飄二代為標簽的李錦怡和同學們,雖有遺憾和迷茫,但同時也是幸福和無比努力的。他們為現實而反抗,為自由而掙脫,也因夢想而努力。其實,反觀我們自己,我們都是李錦怡,都是中國都市化進程中為夢想而漂泊的一代人,都在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和社會劇變中迷惘,卻依然勇敢無畏地、永不停息地向前。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