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故宮賀歲》品味故宮裏的濃濃年味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當乾隆皇帝在臘月初一用賜福蒼生筆鄭重寫下第一個“福”字的時候,就預告著宮裏要開始過年了……
正在播出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是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嘗試將展覽中靜態的文物背後的故事、容易被人忽視的傳統之美,借主持人和嘉賓的嘴説出來。
正本清源認真對待傳統文化
你是否知道,宮裏的春聯是挂的不是貼的、故宮裏的門神是有男有女的、吃乾清宮的團圓大宴要有抗餓抗凍的基本技能、乾隆發紅包不給嘉慶、影視劇裏的“鐵三角”事實上並未如此親密過……
《故宮賀歲》從元旦上線,每週三更新,目前已播出兩期,評論中説得最多的就是“幹貨滿滿”“故宮專家説啥都必須有根有據”。因為《故宮賀歲》是首個由故宮專家全程參與策劃、撰稿,擔任學術顧問及監製的節目,節目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和資訊,都經過了嚴密的查證,期以起到正本清源的示範作用。
以往影視劇裏表現的“鐵三角”(乾隆、和珅、紀曉嵐)總是秤不離砣,但論起歷史上的官職,紀曉嵐卻與和珅相距甚遠。其實,乾隆三十四年,年方20的和珅便繼承了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僅隔三年又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是名副其實“美英姿”的少年能臣,而且30歲就由戶部左侍郎擢升為戶部尚書,37歲時,和珅由協辦大學士一躍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可謂內閣首領。直到嘉慶四年(1799),和珅擔任文華殿大學士一共13年。而紀昀是在其82歲,即嘉慶十年(1805)正月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二月他就去世了。所以,紀昀擔任協辦大學士僅一個月。
《故宮賀歲》也在節目仲介紹了在乾隆五十七年的茶宴,28人參加,和珅的座次能排進前十,而紀曉嵐卻始終排在末尾的位置。
家事即國事,歷史的蛛絲馬跡總是讓人回味。《故宮賀歲》中提到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年過年吃飯的時候,乾隆發了銀錠當紅包,唯獨沒有給嘉慶,理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你的了,你自然不需要紅包了。
作為當期嘉賓之一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馬上説,這不是正史記載,寫這段故事的人,是朝鮮人,是無法參加皇帝的家宴的,所以應非親眼所見,只能是“據説“。
祈福迎祥再現皇宮傳統年俗
15日更新的第三期主題是“祈福迎祥的講究”,主持人竇文濤和嘉賓羅晉一窺皇宮裏的傳統過年習俗,這就不得不説到在節目中由故宮專家徐徐展開的《京師生春詩意圖》軸。
古書畫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員伏衝介紹,從畫作題跋可見,乾隆三十二年冬(1767年),皇帝禦制了二十首生春詩,讓宮廷畫家徐揚用畫作的形式,很好地將清乾隆時期宮廷和民間過年的情形給表現出來。
事實上,整個過年的過程在皇宮裏基本上是從臘月初一一直到二月初三。在這幅圖中也有所表現,“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宮廷歷史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員金路介紹,臘月初一,乾隆皇帝會用賜福蒼生筆鄭重寫福字,挂在紫禁城中的各個宮殿上,就拉開了宮裏過年的序幕。
而宮裏的春聯和福字跟民間最大不同是,民間是粘上去的,年年帖年年撕,而宮裏則是挂上去的,金路解釋“相當於是裱糊在板子上,它的工藝和它的書寫者都是很尊貴的,所以這個是每年要拿下來繼續使用的。”嘉賓一行來到壽康宮親見了乾隆手書的福字。
在正月初一淩晨,皇帝會一個人來到養心殿,這就是“明窗開筆”儀式:身穿冠服的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的明窗前端坐,親自點燃玉燭長調,將屠蘇酒倒入寓意江山世代的金甌永固杯,隨後手握筆端稱“萬年青管”、筆管刻“萬年枝”的專用筆,在吉祥爐和香爐上熏炙片刻,然後開始寫吉字,先用朱墨寫“福”字,再用墨筆寫吉語,以祈求新年物阜民豐、四海安寧。寫好的吉字則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要求子子孫孫不許開看。
皇帝的願望都是海晏河清、國泰民安,但也要鄭重地、有規定儀式地,一個人在大年夜寫下來,且不讓後世子孫開看。中國人對文字的崇拜,也在傳統的大年裏表現得淋漓盡致。
紫禁城裏的年味讓我們愛上這座城
宮裏的年,有文氣。若問宮裏的年最不同當下的特色,故宮書畫部研究員王亦旻一語中的:不離筆墨不離茶!乾隆發明的三清茶,無論是味道還是品相,絕對是當時的網紅茶,一杯難求。所謂三清即梅花、佛手、松子,雪水烹之。乾隆皇帝還為此特製三清茶蓋碗。
宮裏的年,有瑞氣。幾乎所有的自然之物都被賦予吉祥的寓意,柿子是事事如意,可做清供可入畫;佛手、松枝、梅花、水仙,應景的植物統統都來賀年,多少祥瑞都不嫌多。
宮裏的年,也有軼聞。打開塵封的歷史畫卷,一個個原本只作為字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那些生動卻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在“紫禁城過大年”的話題討論中漸漸鮮活起來。
比如乾隆到底有沒有摯愛的女人,有據可考的是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二到初七的某一日,在熱鬧的春節氣氛中,乾隆還是來到長春宮,那裏保留了孝賢皇后在世時的原貌,乾隆寫下《椒閣》一詩追憶逝世兩年的孝賢皇后,他們曾共度了二十二年的帝後歲月,詩句的字裏行間透露著一位帝王樸素的深情。
又比如吃餃子的傳統,許多饒有趣味的傳統並不是空穴來風。如乾隆皇帝也會做出往餃子裏包金豆(金疙瘩)這樣的趣事。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太監端上了四個餃子,其中兩隻餃子包上金豆,皇帝享用必然會吃到這份“吉祥”。這樣的過年習俗也是一代代這樣傳下來的,或許最初是由民間到宮中。
宮裏的年,更有儀式。乾清宮的1308人的大宴530桌,人多到會坐在丹陛下面。在北京氣溫零下的大年裏,吃頓飯還得有必備技能:抗餓、抗凍。吃的不是飯,是榮耀。對帝王而言,團圓宴,這是垂范天下的儀典,他要示範給天下人的是歷代傳承的禮儀風俗,傳下去的是對於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行、善終的追求。
紫禁城裏也會唱大戲,3層大戲樓暢音閣曾上演連臺大戲,就像今天的連續劇,整個正月宮裏人都在一場場追劇。
2019年1月,在養心殿維修工程中,施工人員在鏤空透風處偶然發現了兩份包著金圈的戲單。研究人員查看後,確認應是乾隆二十四年造辦處呈的大年三十戲曲節目單。
在《故宮賀歲》的最後一集,著名京劇演員王佩瑜登上暢音閣戲樓,開嗓一刻,現場安靜得只能聽到拍攝人員的呼吸聲。歷史空間中的強大氣場,讓人憑生敬畏,也讓觀眾更期待《故宮賀歲》的後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