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西考古發現東吳周氏士族墓園

2019年12月07日 08:37:00來源:光明日報

  江西考古發現東吳周氏士族墓園

  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對研究東亞文化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六朝上承秦漢、下啟隋唐,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六朝文明”,在文學與清談、繪畫與書法、陵墓石刻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留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經典之作。

  12月6日,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正對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建設區域內的七星堆六朝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考古工作者已清理出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余件。

  據了解,七星堆六朝墓群A發掘區是目前發現最重要的六朝時期高規格的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士族墓園。這一墓群填補了江西地區六朝考古研究的資料空白,它是長江中下游六朝時期經濟繁榮、商貿活躍、船運發達的歷史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對研究六朝時期民族融合、東亞文化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七星堆六朝墓群真容顯現

  2013年6月,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湖濱南路土方施工中挖掘出六朝時期網錢紋墓磚。其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南昌市博物館在墓磚發現點周邊展開了考古調查與勘探,發現墓葬密集分佈區約5000平方米。考古人員認定,該墓群是南昌近年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六朝古墓群。

  2018年8月16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對七星堆六朝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七星堆六朝墓群位於贛江新區儒樂湖以南、贛江以西,分為A、B、C三個發掘區。2018年8月至12月,考古人員基本完成A區發掘,發掘面積2600平方米,發現墓葬22座,其中東漢墓4座,六朝墓葬16座,明清墓2座,發現排水溝7條。出土了瓷器、陶器、金屬器、石器等遺物近200件;2019年4月至8月,基本完成C區發掘,發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發現六朝墓葬51座,出土遺物500余件;目前,正在全面勘探B區,已經勘探發現12座磚室墓,同時對A區最大的墓M5的排水溝進行發掘,發現在墓道前方約25米處臨近排水溝位置發現大量建築廢棄物,如筒瓦、瓦當、碎磚等,推測在墓道前方與排水溝之間應存在墓園建築,惜因近代取土,破壞嚴重。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七星堆六朝墓群A、C區發掘出的六朝時期墓葬均為磚室墓,規模龐大、形制多樣,有橫前堂、券頂等;墓磚紋飾以網錢紋為主,也見有獸面紋,部分墓磚上有“周侯”“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周中郎”“甘露元年”等銘文。其中A發掘區16座六朝墓分佈規則,墓與墓之間未見打破跡象;墓群呈東西向一字排開,墓道朝向一致;排水溝規劃有序,與墓葬相互銜接,溝與溝間有明顯的打破連接跡象,構成複雜的地下排水系統。在一處墓群中同時發現多種墓葬形制且墓葬規模龐大,在江西省屬於首次發現,在全國同時期的墓群中亦屬罕見。

  七星堆六朝墓群目前出土的700余件遺物,按質地可分為瓷器、陶器、金屬器、石器等,按照用途可以分為模型明器、日用器、陪葬俑、武器等。從數量上看,瓷器佔絕大多數,陶器次之,金屬器再次,石器最少。

  遺物中湖南湘陰窯的産品主要是模型明器,如塢堡、胡人俑、畜禽模型等,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浙江越窯的産品主要是小件日用器,胎釉結合好,製作精緻;江西洪州窯的産品主要以日用器為主,也有模型明器。

  專家認為,在七星堆六朝墓群中同時出現三個窯口的産品並且産品功能清晰,充分證明了六朝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商貿活躍、手工業分工精細、船運發達,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六朝考古的重大發現

  在七星堆六朝墓群田野考古發掘過程中,為科學、準確獲取考古資訊,考古人員使用了大量的科技考古手段: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三維掃描技術等對墓群所在區域的地理資訊數據與影像數據進行採集;利用多圖像攝影建模技術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處理後生成的三維模型、正射影像、剖面正射圖等成果在考古線圖繪製、現場成果展示及考古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利用老舊航拍片的比對,對墓群所在區域周邊環境的變遷研究、對各發掘區的相互關係研究有了新的理解。這些科技考古手段在田野考古發掘中的綜合運用,使得發掘過程更高效、成果輸出更快捷、成果展示更全面。

  為了更加準確深入的了解七星堆六朝墓群發掘的價值與意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召開了三次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對該墓群的發掘給予了高度評價:

  七星堆六朝墓群是目前國內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大型六朝墓群,是中國六朝考古的重大發現,其規模、規格是空前的,墓群出土的器物從數量、特色看也是國內罕見的。

  七星堆六朝墓群A區是江西地區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周氏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世族墓園,墓葬佈局和形制證實了因戰亂而大批南遷的北人和本地土著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對研究早期客家民係、研究南昌乃至江西地區的地方史志均具有重要意義。該墓群的發掘填補了江西地區六朝考古研究的資料空白,對江西六朝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六朝時期北方地區戰亂頻繁,長江以南相對安定,包括各種工匠在內的大批“北人”開始“南遷”,為江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生産力和生産技術,七星堆六朝墓群是“北人南遷”的歷史見證。

  東吳時期正處在絲綢之路從陸地轉向海洋的承前啟後與最終形成的關鍵階段;墓群中出土遺物豐富,陶瓷器來源多元,窯口涉及湖南湘陰窯、江西洪州窯、浙江越窯等,是長江中下游六朝時期經濟繁榮、商貿活躍、船運發達的歷史見證,也提供了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的重要材料,充分展示了東吳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海上貿易的繁榮,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形成的縮影。

  六朝時期中國文化向海東各國流傳,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文明進程在中國的影響下有著質的飛躍。七星堆六朝墓群作為這一時期的重要發現,也將以其豐富而翔實的實物資料推動六朝時期東亞文化一體化的研究進程。

  全面合理有效開展保護

  為了儘量不破壞墓葬,爭取考古發掘“不新拆一塊墓磚”,在七星堆六朝墓群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注重文物本體的保護,儘量沿用墓葬已經破壞的區域或盜洞作為考古發掘的入墓口,使得墓群保存了多處完整的封門墻,對墓葬的砌建工藝研究有重要意義。

  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隊設立了專門的文物庫房保存出土的700余件遺物。文物庫房安防設施、消防設施完備,並有專門的庫房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對新出土的文物,考古人員及時進行清洗、修復,在文物提取和清洗前均按照文物保護的規則進行文物資訊提取,最大限度地提取資訊,確保文物安全;對所有文物,根據文物出土地點都進行了編號、登記、裝袋、貼標、上架,採取系統歸類管理,並做好日常維護工作。

  全面合理、有效地開展七星堆六朝墓群的保護,需要制定長遠系統的保護規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柯中華説,該院與贛江新區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對墓群保護已經達成一致意見,贛江新區已經明確實施原址保護並準備建設“六朝藝術博物館”,並指定部門、專人負責。

  七星堆六朝墓群的發現與發掘,揭開了江西六朝考古嶄新的一頁,也譜寫了中國六朝考古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胡曉軍)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