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海錯圖》登陸豫園 沉浸式演繹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
中新網上海12月6日電(記者 康玉湛 徐銀)600多歲的故宮和400多歲的豫園走到了一起,串聯這兩者的,是乾隆最鍾愛的科普讀物——《海錯圖》。6日,《故宮裏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上海站在上海豫園華寶樓三樓正式開幕,向遊客展示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海錯圖》為藍本,採用互動式多媒體數字化系統,通過1000平方米的展廳,展出30多件海錯圖系列作品,圍繞海錯圖、故宮等元素打造公共教育科普展覽新理念。
據了解,《海錯圖》為清朝康熙年間所著。聶璜走訪民間,考察沿海的生物,探訪海客,將生平所見所聞所想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下來,于1698年完成這部奇書,並於1726年編入皇家書庫。《海錯圖》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乾隆稱它“滿足了自己對大海的想像”。2014年,故宮出版社出版了《清宮海錯圖》,這部沉寂數百年的曠世奇書得以“走出宮墻”,也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紛繁複雜的海底世界。
本次展覽運用數字科技,讓《海錯圖》可聽、可感、可觸,展示聶璜的“腦洞”。展廳中8米巨幅海洋全覽投影在眼前鋪開,墻面上呈現出一幅完整的古代海洋景觀,錦鯉躍出,幻化成龍,這種沉浸式的入場儀式結合展廳內豐富的動畫場景,加上各類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古人心中的海底世界一覽無遺。
展覽中還設計了許多互動體驗環節,“海鮮小當家”“海怪生成器”等互動遊戲,參與者可以打開自己的“腦洞”,創造自己想像中的海鮮美味和神奇海怪。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希望展示給觀眾的並不是單純複製海底世界的場景,而是希望呈現以聶璜為代表的中國古人的海洋世界觀,呈現中國古人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故宮與豫園,一北一南兩大歷史文化地標首次攜手進行IP合作展示。來豫園賞燈的遊客不僅能觀賞到戶外華燈璀璨的絢麗景觀,也能在豫園華寶樓內領略光影交織的古代海洋世界。
展覽主辦方、上海零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于曉芹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合作展,讓大家對豫園的印象不只停留在上海的旅遊地標,更是一個文化上的重要品牌。”
豫園文化商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故宮與豫園有許多相似點也有許多互補和融會貫通之處,兩者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地標,各自的IP如今也都廣受歡迎,“此番在豫園舉辦以故宮《海錯圖》為主題的展覽,代表的就是故宮與豫園的強強聯手,展覽貫穿豫園燈會期間,更是象徵著南北兩大IP的結合。今後,豫園除了繼續與世界著名的IP進行合作之外,還會堅持開發自己的IP,加強對上海本地文化的挖掘力度,傳播海派文化的精髓”。
據悉,《故宮裏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將展至2020年3月8日,為期3個月。(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