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畫家赴德藝術交流:很幸運的一件事

2018年09月25日 08: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德9月22日電 (葉茂 蘭瀏堃)“到德國開展民間藝術交流並舉辦個人畫展,是很幸運的一件事。”赴德國交流歸來的福建福安籍畫家繆又淩,近日在福建寧德市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繆又淩,1977年考入福建師大美術系油畫專業,師從高一呼教授、薛行彪教授。1990-1993年進修于廣州美術學院,師從王肇民教授、周大集教授、徐堅白教授。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大型畫展,多為中外人士及美術館收藏,曾任廣州嶺南美術學院副教授,現為自由職業畫家。

  繆又淩所説的“幸運”,源於一次藝術家之間的交流。2017年10月,寧德市通過“藝術家交流項目”,特邀德國友城施佩爾市藝術家馬丁·埃克裏奇來寧德進行70天的創作交流,期間還舉辦中國(寧德)—德國(施佩爾)友城藝術家交流作品展。

  “經過朋友介紹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畫冊給馬丁看。”繆又淩稱,馬丁看了以後很喜歡,邀請他到德國進行藝術交流,當時以為只是隨意説説,沒想到才過了20天,一份從德國來的邀請函就交到了他的手中。

  在寧德市外僑辦的協助下,繆又淩今年8月初踏上前往德國的藝術交流之旅,並在沃爾姆斯、施佩爾、杜登霍芬三個城市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巡迴畫展,吸引了眾多外國友人前去觀展。繆又淩説,以往當地的個人畫展都是歐洲畫家,作為中國人在那舉辦畫展,心中感覺挺自豪的。

  在杜登霍芬,城市的美麗風光、善良友好的市民、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特別是濃厚的藝術氛圍,給繆又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繆又淩説,小城市中坐落著一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展品均是重金租回來的世界名作,令他非常吃驚,每天都有許多年輕人去觀賞。

  此次受邀到杜登霍芬辦畫展的還有來自西班牙、瑞士和德國本土的藝術家共7人,持續6天的繆又淩個展後就是7位藝術家的聯展。繆又淩的畫中,既有中國傳統書法、潑墨和宣紙的元素,又有西洋畫的色彩和構圖,不僅引起當地民眾的濃厚興趣,聯合參展的另外6位藝術家也都很欣賞。

  寧德友好城市施佩爾市的市長專程趕到現場觀看,給予繆又淩鼓勵。“德國人對藝術非常重視,不僅體現在畫展的規格上,還有民眾對於藝術的鑒賞力。”繆又淩説,在展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期間,都有管弦樂隊現場伴奏,前來看展的民眾,不論男女老少皆盛裝出席。

  結束畫展之後,繆又淩在德國多地交流學習,沃爾姆斯市市長邀請他明年在市藝術中心舉辦畫展,施佩爾市的權威畫廊負責人也提出替他辦個展。此外,西班牙巴塞羅那的畫家也邀請繆又淩到巴塞羅那辦畫展。

  “第一次走出去,就有這麼多人邀請,感到非常驚喜。”繆又淩稱,計劃明年再赴德國舉辦畫展,並進一步加強與外籍畫家間的交流。

  寧德與德國的交流交往,由來已久。2007年以來,寧德先後與德國施佩爾市、沃爾姆斯市開展友好往來,並在2012年12月正式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友城間經貿、教育、旅遊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發展。

  2015年,施佩爾市發起“藝術家交流項目”,應施佩爾市邀請,寧德市外僑辦推薦青年畫家湯元昌赴施佩爾市進行為期3個月的訪學交流活動。湯元昌被施佩爾市評為2015年度人物,是5位獲此殊榮的唯一東方面孔。

  2017年,德國藝術家馬丁·埃克裏奇來寧德進行為期2個月的訪問交流學習,並接受來寧德師範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的邀請,將於明年攜妻子來寧德。

  寧德市外僑辦黨組書記、主任林岩峰表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繆又淩此次出行,代表的是寧德與德國友城之間民間交流的進步,不僅增進友城人民的友誼,而且以藝術為紐帶,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