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千針萬線一縷絲—蜀繡傳統針法繡片展”在四川成都啟幕

2018年09月25日 08: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9月21日電 (岳依桐)“千針萬線一縷絲—蜀繡傳統針法繡片展”21日晚在成都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收集整理了蜀繡不同流派的代表性傳統針法43種以及26種蜀繡獨有的衣錦紋針,觀眾將領略到蜀繡精妙技法的奧秘。

  西漢著名文學家揚雄曾經在《蜀都賦》中用“錦布繡望,芒芒兮無幅”來描述當時蜀地織錦刺繡業的繁華盛景。蜀繡的傳承自此從未中斷,並逐漸形成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渾厚圓潤的獨特風格,以明麗清晰的色彩,精湛細膩的針法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作為四川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蜀繡早已為國人所熟知。但作為最古老的繡種之一,蜀繡針法的精密機巧卻複雜得難以想像,雖享有“窮工極巧”的盛譽,但人們卻不知究竟好在哪、難在何處。

  為此,本次展覽特地邀請15位蜀繡代表性傳承人,為展覽量身定制了數十幅針法繡片,蜀繡最為獨特的“衣錦紋針”也華麗亮相。這種古老針法通過刺繡模倣織錦紋樣和紗線肌理,主要用於人物服飾等裝飾圖案,本次展出的26幅繡片,更是“衣錦紋針”在蜀地首次系統性地集中展示。

  蜀繡大師彭世平的繡品《文君熊貓》是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文君熊貓》是三異繡的開山之作。所謂三異繡,即異形、異色、異法,在一張繡布的兩面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針法繡不同圖案,難度巨大。這幅工筆風格的作品,一面是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為卓文君彈琴的場景,一面是一對憨態可掬的熊貓在玩耍。作品細膩至極,連人物指甲血色都具有濃淡變化,十分逼真。而文君的錦裙鮮艷生動,正是“衣錦紋針”的靈活運用,通過刺繡創造出真實錦緞的逼真效果。背面的熊貓採用了蜀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絲毛針”技法。絲毛針是由彭世平的父親——新中國第一位蜀繡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彭永興發明,彌補了之前蜀繡熊貓毛色只光潔不蓬鬆的遺憾,一舉讓熊貓的毛層次分明、鮮活真實起來。

  成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博物館特地邀請了8位蜀繡代表性傳承人為觀眾深入解讀蜀繡。市民們還可以現場學習如何配色、如何分線、如何扎針,親手體驗蜀繡的“美”與“巧”。(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