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題材是創作的“富礦”
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
戰爭題材劇《愛人同志》近日在央視八套完美收官。該劇單集收視率最高達2.29%,單集收視份額最高達9.91%,全劇平均收視率1.47%,平均收視份額5.55%,位列同期電視劇收視排行榜前列。除了收視爆棚之外,該劇傳遞的家國情懷和烽火愛情更是打動了不少觀眾,大家紛紛稱讚:“給了我們很多正能量”,“既是愛人又是同志,這種關係不僅親密無間還特別彌足珍貴”,“他們演繹的是那個時代的革命,也是一種崇高的信仰”。
昨日,《愛人同志》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該劇總策劃董智勇、總製片人韓非、編劇蒲遜等主創和出品方代表,以及來自文藝評論界的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主旋律電視劇的製作展開討論。
用影像展現廣東人的革命精神
《愛人同志》由曾執導《平凡的世界》的知名導演毛衛寧掌鏡,王雷和李小萌這對現實中的夫妻搭檔領銜主演。故事講述出身大戶人家的小姐沈夢蘇、漁家出身的自梳女陳桂以及來鎮上宣傳新思想的歐陽春曉與共産黨員麥秋實一起,經歷了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革命鬥爭的暴風驟雨。
廣東新聞出版廣電局電視劇管理處處長李靜表示:“《愛人同志》是一部包含廣東元素的現實主義歷史佳作,不僅展現青春的浪漫,更具備現實主義的精神內核,從新的視角描述了第一代青年共産黨人的中國夢,展現了廣東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英勇無私的獻身精神。”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評價説:“該劇是中國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一次新探索和重要收穫。從整個電視劇創作來講,我認為這是近年來比較少見的一部有文化特色、有思想深度、有精神發現的出色作品。”他認為:“《愛人同志》站在一個新的時代高度,用精彩的影像展現了20世紀廣東沿海一代年輕人投身革命洪流的時代風貌。”
革命歷史題材需要藝術的呈現
“《愛人同志》的創作是我們對革命歲月的一次虔誠之旅,是對中國共産黨人崇高信仰的追尋。”該劇編劇之一蒲遜激動地説。在她看來,革命歷史題材是影視劇創作的“富礦”:“在恢弘的歷史下,其實是無數個體的命運輾轉和悲歡離合,蘊含著非常強烈的戲劇性和廣闊的故事空間。在歷經種種生命的磨難和痛楚中,他們對信仰的堅守,體現出信念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
回憶起創作過程,蒲遜坦言:“現在的觀眾不滿足於對歷史的簡單闡述,同時對粗製濫造感到不滿,所以我們必須在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裏找到一條真正切合當代創作的道路。”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對蒲遜的觀點表示認同:“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在於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事件,關鍵要有寫好史詩的雄心。”
對於主旋律題材的創作,重大革命與歷史題材審查小組成員丁振海認為:“如何創作出好的作品,必須有審美的追求。魯迅講過一句話,只有題材好是沒有用的,還需要技術。劇本是一劇之本,是創作中最難的部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