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2月3日電 題:乾隆後裔新春聚吉林祭祖 還原滿族文化
中新社記者 蒼雁
2月2日年初三,東北寒冬的天空飄著零星的雪花,輝映著春節的氣氛。吉林市一普通民宅內,一張古樸的實木供桌前,一排男女老少依次排開,面向畫像行拜。畫像中的人,是清代乾隆皇帝。
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適逢農曆馬年,愛新覺羅家族在吉林進行了一場小型祭祖。“乾隆一枝直系的親屬有200多人,多數居住在北京,今年一部分人回吉林過的年。”乾隆七世孫、身著滿族傳統服飾的愛新覺羅·恒紹説。
“我們每年都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以前都是在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今年首次在吉林舉行。”恒紹説,新賓縣是中國第一個滿族自治縣,是清王朝的發祥之地,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代王朝的發展歷程。
在家祭現場記者看到,一面墻上懸挂著一幅偌大的乾隆畫像,畫前擺放著供果、香爐等祭祀用品。幾十位前來參加祭祀的“愛新覺羅氏”及知名滿族人士陸續趕到現場。
“吉時已到,行樂禮!”隨著音樂聲響起,愛新覺羅家祭正式開始。
“今值甲午馬年正月初三之時,我愛新覺羅宗族至此祭拜先祖列宗……”身穿明黃色滿服的恒紹帶領多名愛新覺羅宗親後裔按輩份依次排列,集體跪拜,行三叩九拜大禮。
恒紹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華民族文化是多源性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風俗文化。滿族祭天實際就是追思先祖,祭地就是緬懷養育我們的這片土地,祭祖就是不忘先祖創業之艱難,鼔勵後人追求上進。
據了解,中國現有滿族人口1000多萬,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三省。但是現在全國能讀滿文的不足百人,致大量珍貴滿文史料不能開發利用。東北師大歷史系教授劉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對世界瀕危民族語言進行調查,滿語被標為“極度瀕危”。
記者了解到,為傳承滿族文化,推動滿語文搶救工作,現在東北地區的部分大學、小學,已開始嘗試開設滿語培訓班或初級課程。吉林每年春秋兩季也通過舉行滿語培訓,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掌握滿語口語。
恒紹所在的吉林市滿族聯誼會創立22年來,也一直在為海內外滿族同胞“尋根問祖”搭建橋梁,愛新覺羅氏還建立了微信群,並挖掘祭祀、餐飲、競技、滿族書畫等一系列滿族文化。
恒紹是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他告訴記者,家祭也是滿族文化的一種傳承,他將用余生為傳承滿族文化傾盡全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