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2014演出市場:“話劇”邁向“戲劇”之路逐漸清晰

時間:2014年02月07日 10:07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話劇”誕生於1907年,但當時業內對於英語Drama的翻譯並不統一,—直到1928年才由洪深創意譯為“話劇”,以示與當時傳統戲曲“不怎麼説話”的區別。是否要以更確切的“戲劇”來替代“話劇”,雖然業內爭議了近百年,但如今,“話劇”卻更多地為百姓所知曉。隨著“不怎麼説話”但依然能通過肢體、音樂、技術等手段展現故事的演出越來越多,“話劇”已日益不能概括這些舞臺演出樣式了。2014年,在上海這個中國話劇的誕生地、全國演出市場最活躍的碼頭,“話劇”邁向“戲劇”之路將越發清晰。

  “情境演出” 日益增多

  能被稱為“話劇”的劇目通常比較嚴肅,且話不少。這樣的劇目,首先對編劇的要求甚高。但由於編劇始終得不到應有重視,因此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員流失嚴重。而繁榮的市場又急需劇目,因此冒出來不少趨於類型化的“有故事情境的演出”。

  還有一類走視覺係路子的劇目,如5D音樂美食喜劇《公主的盛宴》、魔幻題材的《盜墓筆記》等,故事説得未必合情合理有吸引力,但注重舞臺呈現、打開觀眾感官,因此更適合稱其為“戲劇”。

  “商業衍生” 趕檔上演

  《百里挑一》《步步驚心》等“商業衍生話劇”,目的是求票房,因此需趕著“檔期”上演。因為目的是賺錢,所以品質良莠不齊。這是文化形成“産業鏈”的必然産物。

  去“話”過程 需有支撐

  在海外,很少有人説“話劇”(英語:Spoken-drama),因為發端于古希臘的戲劇(Drama)本身樣式就很豐富。海外的優質劇目,示範了去“話”的可能,以及“戲劇”的真正面貌——語言,僅僅是表達主題的技術手段之一。來自西班牙的《安東尼與多莉尼》,全劇不著一詞,僅憑面具、演員肢體、音樂就展現出相濡以沫一生的真摯愛情。同樣來自西班牙的《白蘭度 白日夢 白屋子》則很技術流——用大螢幕播映的電影片段,重新由演員現場配音並表演,來體現對“家”的嚮往。除了配音,也很少有語言。觀眾們因此逐漸知道,語言並非戲劇的必需。

  不過,現代人劇社張余建議,在戲劇面貌日趨多樣化,而觀眾認識未必清晰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像百老彙那樣,建立探索劇目新樣式的機制。地理上,最外圈的“外外百老彙”上演各類創新劇目。演得好就移動至中間層“外百老彙”。經過觀眾檢驗,再演至中心圈——百老彙(broadway)——這樣的劇目通常就是商業性和藝術性兼具的佳作。而在這個過程中,劇團的運營就要靠扶持了。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戲劇繁榮,且有精品力作。

  本報記者 朱光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