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9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當局將成立“臺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業界反應兩極。有業者指出,臺灣大多數是小農,臺當局出面成立公司,要能創造共同的利益空間,未來如何運作待觀察;也有業者擔心成立的公司若也要契作、收購農産品,勢必造成島內業者間惡性競爭。
據報道,臺灣南部某大型柑橘類運銷合作社理事表示,目前島內農藥用藥標準和海外有落差,外銷會面臨貿易障礙,若臺當局願意重視這部分,他“樂觀其成”,但若臺當局成立的公司也一樣契作、收購農産品,一開出價格,勢必會造成産地的業者惡鬥。他擔心,“我們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臺當局)?”
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表示,過去臺灣香蕉也統一齣口,曾創下榮景,但近10年外銷量大幅銳減,主要原因是島內生産成本高,“連內銷價格也高,要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但若要用精緻農業、特殊風味品牌嘗試新外銷市場,可以做做看,但絕對無法降價以求。
臺“農委會農糧署長”陳建斌表示,新成立的農業公司不會與民爭利,而是有如“母雞”,會帶領臺灣的“小雞”到國際去征戰、整合、談防檢疫等。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