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園概況
浙江寧波慈溪臺灣農民創業園于2010年5月經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慈臺農業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幾年來,已先後引進慈溪永進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大越(慈溪)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慈溪竺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臺資農業企業,涉及種苗培育、種植基地建設、農産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在對引進優良品種和使用高新技術、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和提高農産品加工技術、擴大農産品出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創業園資源優勢
區位條件
慈溪市地處滬杭甬“金三角”地區的地理中心,位於寧波、杭州、上海1個半小時交通圈,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運營及甬臺客運班機直航的開通,大大縮短慈臺距離,為進一步推動慈臺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更為有力的條件。
氣候條件
慈溪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平均氣溫16.0℃。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資源條件慈溪兼有丘陵、平原、灘塗三種地貌,現有耕地65萬畝、山地24.5萬畝、水域11.7萬畝,俗稱“二山一水七分田”。創業園創匯蔬菜産業示範區和臺灣果蔬栽培區所在地集中連片,水系配套,受周圍環境干擾較少,土壤環境品質優越,是一片肥沃的綠色食品生産基地。
産業條件
慈溪市是省外向型農業強市,農業産業化起步早,近年來,慈溪緊緊圍繞“規模型、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的農業發展方向,積極實施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等戰略,基本形成了科學合理的農業區域化生産格局,2009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産值45.93億元,實現農産品加工産值51.5億元,農産品外貿出口交貨值26.5億元,全市有農産品加工企業300多家,為園區建設打下了良好的産業基礎。
創業園總體佈局
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技術密集型産業為重點,積極引進臺灣農業生産、研發、加工、管理等高效生態農業關鍵技術,開發農業的生産、生態和社會功能,不斷提升園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水準和綜合競爭力,努力把園區建成為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高新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及資源的展示平臺,現代農業經營和管理的樣板基地。
功能佈局
根據全市農業産業總體規劃佈局,創業園按照“一園二區”佈局分為三大産業區塊,即臺資企業農産品加工園、創匯蔬菜産業示範區和臺灣果蔬栽培區。
1. 臺資企業農産品加工園
以綠色農産品加工園區和龍山鎮為核心,在加工園區規劃建設用地36畝引進大越(慈溪)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等臺資農業企業,主要從事速凍、保鮮、調理果蔬加工,計劃至2012年竣工投産,消化農産品原料超1萬噸。對慈溪永進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慈溪永興食品有限公司等臺資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技改貼息、建設基地等政策加快發展步伐。至2014年,全市臺資企業消化農産品原料超5萬噸,銷售超億元企業2家。
2. 創匯蔬菜産業示範區
以橋頭鎮為核心區,總面積5000余畝,南至新二江、北與新浦交界、東至洋浦江與附海交
界、西至陳家江與逍林交界,涉及四個行政村。其主要功能是綠色、時鮮蔬菜和加工型蔬菜的生産。發展方向:以優質、安全、時鮮蔬菜生産為重點,採用先進的蔬菜栽培和病蟲防治技術,按照綠色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程,對蔬菜基地環境進行監測和全程品質控制,為全市在蔬菜新技術、新設施、新品種應用和新農作制度方面作出示範;應用先進實用的農機設施和噴灌、滴灌設備,實現作業機械化和水利現代化,促進特色蔬菜生産向精細加工、出口創匯的方向發展。
3.臺灣果蔬栽培區:以杭州灣現代農業開發區為核心區,總面積3624畝。
(1)無公害蔬菜種植區
面積2124畝。其主要功能是綠色無公害蔬菜和加工型蔬菜的生産。發展方向: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蔬菜生産為重點,應用先進的蔬菜栽培和病蟲害無害化防治技術,按照無公害農産品生産技術要求,促進創匯蔬菜的進一步發展。
(2)名優水果種植區
面積1300畝。主要功能為名優水果新品種展示、設施栽培和綠色標準化生産技術示範。
發展方向:以優質水果生産為重點,應用先進的生産技術和噴灌等節水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産,使果樹栽培技術及産品品質達到先進水準,建設成為集果品生産、觀花、採摘等多種旅遊産品的生態果園。
(3)設施花卉生産區
面積200畝,其主要功能以培育商品設施花卉為主。
發展方向:充分發揮臺灣在蝴蝶蘭、大花蕙蘭等高檔鮮花、盆花、切花方面的優勢條件,積極引進優良花卉和綠化新品種和先進的育苗技術,實現品種良種化、栽培容器化和育苗設施化,在花卉設施栽培技術及行銷上作出示範,引領全市花卉産業的發展。
創業園配套政策與保障措施
建立與創業發展相匹配的便捷高效的現代服務體系,積極創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完善政策,優化融資和行政服務,圍繞土地審批、工商登記等方面,為園區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産業化項目的支援;優化農業産業化扶持資金、農業發展資金以及各種涉農資金重點向園區傾斜。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