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風采

臺灣味道浙江安家

2016年10月08日 來源:央視網
  
  蝴蝶蘭。(圖片來自網路)
  “我和家人在臺灣雲林種了30多年蝴蝶蘭,5年前開始引進60多個品種在浙江落戶。”
  “我們和浙江企業合作,去年,僅紅心火龍果苗,就賣出了4萬株。”
  這些聲音,來自活躍在浙江田野上的臺灣農創客們。
  花香果甜菜美,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臺灣農人,帶著家鄉的美味,來到浙江耕耘,讓我們享受到了物美價廉的臺灣農産品。
  浙江人的菜籃子 來自臺灣的美味還真不少
  臺灣高雄人黃國春,在家鄉種植小番茄已有12個年頭。去年,一直想把小番茄做成大事業的他,把新基地建到了浙江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
  為什麼要來浙江種小番茄?
  黃國春説:“臺灣的小番茄,果皮薄果肉多,關鍵是不酸,口感黏黏糯糯的,這樣好吃的小番茄,我想讓浙江同胞也吃上。”
  其實,浙江人的菜籃子裏,來自臺灣的美味還真不少,像山苦瓜、黃秋葵、洋香瓜、棱角絲瓜、翠綠苦瓜等新奇的蔬菜品種,都是臺灣同胞引進或試種的。
  大家夏天經常吃的鹽水毛豆,味道又鮮又甜的品種是上世紀90年代臺灣科技人員引進,在慈溪規模種植的。慈溪小鎮的蜜梨一樣是臺灣農創客在當地傳授和推廣的。
  湖州玲瓏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的臺灣農業專家邱坤財介紹:“我們和浙江的企業合作,引進了愛文芒、甜柿、鳳梨、釋迦、蓮霧、芭樂、紅心火龍果等臺灣水果進行品種推廣,去年,僅紅心火龍果苗,就賣出了4萬株,甜柿也推廣了500畝。現在我們基地的臺灣水果品種已有10多個。”
  帶60多個品種的蝴蝶蘭 臺灣農創客建浙江基地
  每年省農博會上,臺灣農創客吳宗哲,都會帶上幾百盆蝴蝶蘭來銷售。據省農業廳統計,浙江人一年要消費的臺灣蝴蝶蘭數量超過100萬盆,這冬季盛開的鮮花,曾經需要漂洋過海價格不菲,現在已成功引種浙江。
  在臺灣雲林,吳宗哲和父輩已經種植30多年蝴蝶蘭。5年前,為了開闢新市場,吳宗哲帶著60多個品種的蝴蝶蘭,在浙江落戶,建立1.25萬平方米的蝴蝶蘭育種基地。“現在每年,浙江基地能出産120-150萬株花苗,過去主要出口日韓和歐洲,這些年,本地市場消費越來越旺。”吳宗哲説。
  和蝴蝶蘭一樣本土化的,還有臺灣中華鱉和臺灣青石斑魚。
  前不久,臺灣“漁總會”和浙江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把臺灣青石斑魚,批量引進到浙江市場,將臺灣甲魚深加工的技術和浙江龜鱉養殖行業對接。
  “浙江人消費的甲魚,十隻有八隻是臺灣生的,臺灣一年要銷往大陸的甲魚蛋大約是4.5億隻,浙江甲魚物美價廉,能做到大陸數一數二,臺灣同胞功不可沒。”杭州市養鱉行業協會負責人王毅介紹道。
臺灣味道浙江安家

臺灣味道浙江安家

  • 臺灣味道浙江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