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鹽邊臺創園農特産品再出國門
搭乘“蓉歐快鐵”,番茄正在趕往俄羅斯的路上

2018年03月29日 來源:山水鹽邊

鹽邊臺創園番茄歷時22天,到達俄羅斯。(圖片來源:鹽邊臺創園)

  跨越9000公里,鹽邊番茄將端上俄羅斯人的餐桌

  2月8日下午,全國首趟全程冷鏈蔬菜專列——攀枝花早春蔬菜出口俄羅斯首發班列,從成都青白江火車站緩緩駛出。它們將通過“蓉歐快鐵”,在12天時間內,穿越9000多公里,抵達終點站莫斯科。

  這趟快鐵上,裝載有160多噸産自攀枝花地區的蔬菜,其中有産自鹽邊臺灣農民創業園的50多噸番茄。

  2017年,攀枝花市全面啟動了“早春蔬菜出口”行動,進一步推動全市特色農産品的出口外銷。在搭建攀枝花自營出口平臺的同時,抓住成攀戰略合作機遇,借力“蓉歐+”戰略,推動攀枝花特色農産品搭乘“蓉歐快鐵”走出去。此次早春蔬菜出口俄羅斯,填補了鹽邊乃至攀枝花早春蔬菜未出口的空白。

  什麼是“蓉歐快鐵”?

  為了搭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通往歐洲大地陸上貨運大通道,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生産基地和歐洲産品貿易集散中心提供物流平臺支撐,2013年3月,成都市政府、四川省物流中心等部門開通了國際快速鐵路貨運直達班列,起點為成都市青白江區,途經國內寶雞、蘭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由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直達波蘭羅茲站,線路全長9800余公里,是一條跨國貨運軌道。“蓉歐快鐵”是提升成都投資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優勢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

  新聞回顧

  2月6日晚,根據市政府“早春蔬菜出口行動”的相關工作安排,鹽邊縣鹽邊臺創園種植的番茄被納入此次出口範圍。隨即,鹽邊臺創園管委會、益民鄉黨委、政府連夜制定了番茄採購方案和規格標準,並組織鄉、村、社黨員幹部會同種植戶開始採摘番茄。採摘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現場把關,確保出口番茄品質。

  2月8日早上,按採摘標準,鹽邊臺創園成功完成了57噸優質番茄的採摘、收購、選果、分揀、包裝和冷鏈等工序,為番茄出口作好了準備。

鹽邊臺創園番茄歷時22天,到達俄羅斯。(圖片來源:鹽邊臺創園)

  逐漸成型的鹽邊現代農業

  鹽邊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證已達16.3萬畝,現代綠色果蔬産業已初見雛形。優質晚熟芒果、特色蠶桑、生態養殖、現代林業、有機蔬菜、國勝有機綠茶等農産品已逐漸贏得了市場認可和消費者喜愛。2016年9月,鹽邊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出口芒果品質安全示範區,同年,還獲得“中國果桑之鄉”的稱號。

  優勢:獨特氣候資源 讓鹽邊臺創園蔬菜出口成現實

  鹽邊臺創園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緊扣“加快北部跨越南部提升,打造綠色崛起樣板縣”的發展定位,積極推進産業融合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農超對接等新型行銷模式,推動與番茄産業有關的果蔬冷藏服務、倉儲場地服務、農産品資訊服務、汽車運輸,進而促進了番茄産業的有序發展。2017年,鹽邊臺創園番茄種植面積達到7000余畝。

  去年,由於多方面原因,全國番茄市場銷售出現普遍下滑,鹽邊縣番茄市場也受到波及。為了解決番茄銷售問題,鹽邊臺創園主動作為,按照“兩轉一提”及“走基層、辦實事、解難題、惠民生”工作要求,積極對接市場,聯繫成都益民菜市等公司、超市,幫助群眾拓寬番茄銷售渠道,同時還積極聯繫、協調各地番茄收購商到現場收購。截止目前,已有60多位收購商在臺創園內設置了數十個收購點,全天候收購番茄。

  鹽邊臺創園管委會副主任麥濤告訴記者,2018年,鹽邊臺創園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産業融合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大力發展臺創園蔬菜基地,採取“公司+專合社+農民”的發展模式,繼續發展番茄産業,不斷優化品種,積極主動對接市場,探索從“番茄蔬菜”走向“番茄水果”的路子,打響“七彩番茄”的品牌,以提高番茄的附加值,增加群眾收入。同時,鹽邊臺創園還將依託番茄農莊等載體,發展體驗農業、觀光農業,形成一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番茄特色小鎮,真正實現美麗幸福新村的目標。

鹽邊臺創園番茄歷時22天,到達俄羅斯。(圖片來源:鹽邊臺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