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儀式現場 賴奇峰攝。
中國經濟網福州10月24日訊 10月20日上午,閩臺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福建農林大學揭牌。實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新突破,這也是繼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甘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後福建農林大學在國家級科研平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該實驗室依託植物病理學國家重點學科、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福建省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藥學福建省重點學科,以及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和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具有很好的建設基礎。近5年來,實驗室承擔各類研究項目289項,到位經費20772.56萬元,其中“863”、“97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21項,經費2136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大項目6項,面上、青年等77項,經費3756萬元,國家部委、省級項目185項,經費14880萬元。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1項;發表學術論文365篇,其中SCI收錄127篇;出版專著15部;主辦2個學術刊物:《生物安全學報》和《武夷科學》。
揭牌儀式現場 賴奇峰 攝。
根據閩臺作物安全生産和食品安全等科學問題,按照“區域急需、國際領先”的要求,圍繞以水稻、蔬菜和茶葉為主的閩臺特色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生態防控的關鍵問題,福建農林大學牽頭,協同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臺灣中興大學等單位組建的省部共建閩臺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作物抗性機理與抗性育種、作物病害致病機理與生態防控、作物害蟲災變機理與生態防控等3個方向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閩臺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解決閩臺農林生物災害與治理問題。
此外,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將組織高水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準學術研究、成為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的學術高地、閩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重大有害生物生態防控技術的研發中心,有力促進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
同時,實驗室立足福建,面向兩岸,根據國家和福建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圍繞閩臺區域特色作物安全生産共同科學問題及重大需求,通過合作共建,發揮兩岸病蟲生態防控優勢特色,不斷提升兩岸植保學科的整體水準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兩岸農業的深度融合、持續發展和互利合作,推動福建經濟社會的發展,造福兩岸人民,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揭牌儀式現場 賴奇峰攝。
據了解,10月20日是福建農林大學80週年校慶的日子。早在9月,國家科技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便聯合發文批准依託福建農林大學建設“省部共建閩臺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校慶這一天舉辦揭牌儀式,給農大校園又增添了幾分喜氣。截至日前,福建農林大學共獲批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居全國農林院校前列。(賴奇峰)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