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臺灣生物化學博士紮根南平 要種可以生吃的蔬菜

2016年09月29日 14:2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詹朋雄正在為瓜果類蔬菜綁蔓。

  來自寶島的生機農業

  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316國道旁的一塊平地上,有一片塑膠大棚,棚內是一排排約兩米高的鐵架,鐵架下方種著滿目綠油油的蔬菜。詹朋雄爬上一架一米高的梯凳,從鐵架頂端摘下一片菜葉,放進嘴裏咀嚼,然後滿意地點點頭,咽下。

  在詹朋雄的建議下,記者也嘗試著吃下一片菜葉。沒有半點澀味,還帶有淡淡的植物清香。“這裡的蔬菜,可以生吃。”詹朋雄頗為自豪地説道。

  詹朋雄來自臺灣臺南,是一位生物化學博士。“在臺灣,這種可以生吃的蔬菜,被叫作生機農業。”生機農業是詹朋雄一直以來的研究領域,並已開發出多項農業技術。比如,讓葡萄的甜度提高幾個百分點,讓蘭花的植株變高、花量變多,讓蔬菜的口感少些苦味等等。但是,這些研究成果,都只能被局限在實驗室裏。

  今年四月,詹朋雄從臺南來到延平,與正大集團合作,成立了南平正大歐瑞信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隨後,番茄、白菜、秋葵、絲瓜、茄子等30多種蔬菜,在這個1.2畝的大棚里落戶,成為詹朋雄推廣自己生機農業實驗成果的基地。

  “從種苗的選育,到培土的配製,都是我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在蔬菜大棚裏,詹朋雄專注細緻地對待每一個技術環節。“用於澆灌的水,要經過活性炭、金剛砂等多重過濾,再用高濃度臭氧進行還原反應;用於種植的培土,是我從北歐高加索地區選購過來的,經過高溫處理後,保證無寄生蟲。”詹朋雄告訴記者,與有機農業一樣,生機農業也是主打無污染、無公害,但生機農業除了要求蔬菜本身無污染外,還要求從源頭、從生産程式上做到無污染。因此,認真處置每一個技術環節正是生機農業的獨到之處。

  詹朋雄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生機農業將蔬菜搬離了地面。與普通的蔬菜大棚不同,詹朋雄的蔬菜大棚全部是水泥地面,培土裝在盆架裏,底部還用塑膠膜進行了隔離。“再有機的農業,由於在地面種植,久而久之都會對土壤有損害,比如土壤的鹽鹼化、酸化,而生機農業將蔬菜搬離了地面,不僅能夠保護土壤,還能防止自然土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細菌對蔬菜的侵蝕。”詹朋雄説。

  期待一場農業生産方式的變革

  生機農業雖能確保蔬菜的品質,但也拉高了蔬菜的價格。比起市場上幾元錢一斤的菜價,這裡動輒十幾元的價格,如何被消費者接受?詹朋雄説:“銷路根本不是問題,但我們的計劃並不只是簡單地把菜賣出去。”

  上個月,福州一家生態農業公司,經過幾番考察之後,問了詹朋雄這樣一個問題:“目前,這裡一個月能夠供應多少蔬菜?”詹朋雄回答,大概三十萬棵。這位商家立馬將這三十萬棵蔬菜全部預訂下來。

  “在福州、廈門、廣州等大城市,人們對高品質蔬菜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我們並不只是簡單地把菜賣出去。”詹朋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閩北山城帶來一種全新的蔬菜種植模式,引導農戶用新理念來種菜。

  “首先,可以讓更多的當地人來參與我們的生機農業。”詹朋雄説,從種苗到肥料,再到人員培訓、器材提供、技術支援,都可由他來提供,而他所要做的,便是監控與管理。他希望,每一棵蔬菜從發芽到生長、再到包裝、然後上市,都可追蹤。他認為,只要産量與銷量上來了,便可以打造品牌,進一步推廣生機農業。

  目前,詹朋雄的計劃正付諸實施。在他的蔬菜大棚旁邊有另一個塑膠棚,裏面辦公桌、網路、監控大螢幕已一一備好。以後,這裡將成為監控平臺,每一棵蔬菜從出生開始,無論是生長,還是收割,或是銷售,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被追蹤。

  至於市場前景,詹朋雄更是信心滿滿。幾週前,來自江蘇的一家公司跟他簽下了三百萬棵蔬菜種苗的訂單;在臺灣,他所配製的培土也有了廣闊的銷路。“臺灣農業和大陸農業都面臨轉型的困境,我希望通過生機農業的模式,引領一場農業生産方式的變革。無論是附近的農民,還是外地來的收購人員,抑或是深山裏某一處大棚裏的技術人員,都可以成為受益者。”詹朋雄説。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