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花梨目前已成熟,圖為前來採摘的首批遊客。
北京市南果北種又添新品種。筆者從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獲悉,原産于我國臺灣的青花梨在京郊試種成功,眼下已經進入採摘期。
據了解,南果北種作為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市13個區、50余個園區(農戶)進行了示範種植,果樹種類達13個,面積近600畝,平均畝效益4.68萬元。南果北種的發展不僅為市民觀光采摘休閒提供了好去處,也為中小學生增添了科普教育園地,更為京郊農民提供了致富新途徑。
隨著本市農業結構調整,南果北種的發展也向著節能、節水,省工方向調整。為適應這一變化,從2014年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南果北種課題組重點開展了節能南果新品種的引進篩選,陸續引進了臺灣青花梨、四川矮晚柚、獼猴桃等新品種。這些品種在京郊設施種植,冬季無需加溫即可安全越冬,冬季休眠時間長,具有節能、節水、省工等優點。其中,青花梨是我國臺灣省選育出的極早熟砂梨優良品種,後引入福建、廣東等地。市農技推廣站2014年首次從廣東引進100株進行試種,表現良好,比京郊普通梨提早成熟45天至50天,為南果北種又添了一個新品種。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