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兩岸農漁業合作向縱深推進 泉臺商脈優勢明顯

2016年06月13日 16: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福州6月13日電(王雄)兩岸農漁業合作有何優勢?兩地農漁民期待什麼樣的合作制度和政策?6月12日下午,作為第八屆海峽論壇的配套活動,兩岸社區農漁業交流合作發展論壇在福建南安市召開,來自大陸專業合作社、臺灣農漁業專家以及兩岸基層農漁民等共100余人懇談兩岸農漁業合作方向,為擴大兩岸農産品貿易出謀劃策。

  近年來,兩岸農漁業産業合作不斷向全産業鏈延伸,已從傳統種養殖業拓展到産品精深加工、休閒觀光、文化創意、跨境電商等領域,從單純引進品種、技術拓展到引進經營理念、行銷模式、優秀人才等方面。

  “漁業是閩臺兩地傳統産業,兩地可取長補短,攜手共贏。”臺灣民意代表楊鎮浯認為,大陸農業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而臺灣農業科技水準和産業化水準較高,管理經驗先進,兩岸的合作經濟組織取長補短,拓展合作領域,儘快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的兩岸農漁産品經貿合作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農漁業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商務部臺港澳司副司長孫兆麟表示,兩岸的農漁業合作可將步子邁得更大一些,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深度合作,讓兩岸農漁業産品走出國門。

  “目前,臺灣同胞在泉州經商辦企業有1400多家。”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董事長王世哲説,這些年兩岸農産品物流迅速發展,得益於泉臺一水之隔特定地理位置、兩岸血濃于水的歷史淵源關係與泉州區位經濟發展優勢。

  “兩地人民是同民族的根脈,情同手足,造就了泉臺商脈源遠流長。”王世哲説,千百年來泉州商脈文化始終以獨特的人文價值貫穿泉臺的發展歷程。泉臺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許多臺商紛至遝來,促使泉州成為兩岸貿易合作的橋梁,奠定了對臺農産品物流發展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位於南安市石井鎮的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是經商務部批准建立的,集農産品貿易、展示、加工、冷藏、倉儲、運輸、資訊、服務等一系列功能為一體的涉臺、涉農民營商貿物流中心,在對臺農産品貿易合作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該中心已實現進出口貨物運輸4700多航次,進出口貨物總量達180多萬噸,貿易金額達20多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兩岸人民景仰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祖籍地,南安市借助“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這一載體,助推兩岸農業合作漸入佳境。2008年至今,南安市已經成功舉辦8屆“農訂會”,2009年經商務部批准被列入“98”投洽會系列活動內容,是目前大陸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兩岸農産品專業會展之一。

  其中,2015年舉辦的第八屆農訂會首次移址南安成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凸顯“網際網路+”理念,共設1000個國際標準展位,其中臺灣展位450個,比往年增加了150個,共達成協定合作意向260筆、意向金額9.58億元。展會期間,觀展人流量突破12萬人次,現場銷售額達3181萬元,同比增長10.1%,展會規模創歷史之最。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